急救车路权不是简单的法律问题
2012-12-14   作者:熊志  来源:长江商报
 
【字号
  近日,国家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正分头拟定急救相关法规。北京市急救地方法规已进入市人大的立法调研阶段。立法起草者考虑从免责角度为急救车争取更为明确的“优先路权”,比如,在转运急危重症病人途中,急救车如果和周围邻近社会车辆出现剐蹭,予以免责。
  如何保障急救车路权,一直是个难题,近期随着“急救车遇堵,三公里走40分钟病人死亡”事件的曝光,这个难题又开始热起来,舆论关注度很高,讨论的人很多。但是说来说去,这个问题依然跳不出熟悉的那几个条条框框:一是法律执行问题,二是素质和意识问题,三是现实条件问题。急救车的路权卡在了这三个门槛上,问题深层缘由看似清晰,解决方案看似一目了然,但现实层面,病症还是周期性发作。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中国式过马路”,比如公共场所禁烟。如果仅立足于舆论空间里判断,这些问题似乎根本就不是问题,法律、道德、技术现实,相关因素和解决方法都摆在那里,人人都能批判,人人都能建议,要共识有共识,要理论有理论,但解决起来还是困难。而且,往往某些问题说得越透彻,在现实中,似乎越是无解。
  无解的结果,通常是寻求法律,将法律的外延和边界无限拓展,以具体覆盖到公共生活的每个层面,覆盖到公共领域里个人行为的每一细枝末节。比如,约束“三公”消费乏力时,就具体罗列出公费出国的限制人数,公务接待不能上哪些菜、喝哪些酒,等等。法律问题被技术化了,有的时候,法律的精神内核,在这个无限技术化的过程中被肢解了。人们如何行动,不是因为这是约定俗成的社会秩序,而是因为条文规定,有主观价值的人成了法律机器里按既定程序运转的零件。
  为保障法律执行,有些问题确实要说清楚,但要形成合理的公共秩序,对法律不能形成过度依赖。以急救车路权为例,其实《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规,对急救车的路权、拒绝让道的惩罚,表述得清清楚楚。北京等地新的急救法规,不过是更加细化,新规还是绕不开现实执行问题。这不仅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急救新规的困境,还是诸多维系公共秩序的法律在公共领域的困境。
  现实中,法律条文不仅是刚性规则问题,法律的执行状况,是集体意识、道德、伦理和技术现实的集合体。路权优先,只解决了应不应让道的问题,为什么让道、如何让道,法律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取决于人们对社会对自我对现实的判断。换言之,人们有没有一个关于公共秩序的基本概念,对公共领域应该出让多少权利、出让之后能够得到什么回馈有大致的认知。
  可以说,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相关概念的获得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人都是反思者,胜过人人都是发言者。公共生活的失序,可能确实会出现普遍性、周期性,可能会近似无解。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能不能对某一症结做技术分析解构,进而得出万能的原因、万能的结果和万能的方法论,而在于这些反复出现的事实,能不能在头脑中形成冲击,加固自身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信念,加固对义务、责任的信守。
  法律建立在这种信守之上,它的内核是内在的秩序、自发的秩序,进而建构出现实秩序。在公共领域里,人人都是这种秩序的建构者。建构是权利,也是义务。我们所期望的良好公共秩序的形成,离不开个体的人对权利、义务的信守。而实际上,对权利和义务的信守,正是我们不足的地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给急救车让道,我们确实需补课 2012-12-13
· “为急救车让行”是现代化的细节 2012-12-13
· 120急救车怎成了夺命车?[图] 2007-01-1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