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大大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事实上,在整体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扩大的背景下,中等收入群体快速增长的趋势被严重挤压。如何培育壮大中国的“中坚力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极其重要的战略新议题。
2000年后,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崛起的速度在加快。根据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GSS)的综合分析,如果按照中国中产收入标准为11800-17700美元/年(约合人民币79945-119918元/年)的标准,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比例为23%左右,尽管如此,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平均水平。
中等收入群体主要靠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要素获得收入,但从我国目前的要素分配结构看,物质资本挤占了劳动和人力资本。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资本生产率以及资本收入占比的提升,使得资本相对于劳动更加强势,从而挤占了中等收入群体凭劳动率提升应得的那部分收入。另外,没有有效的社会保护网也很难造就中等收入群体的成长,如目前饱受的高房价之苦。
因此,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不仅是解决收入分配失衡的关键,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向“橄榄型社会”转型的关键。要在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和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方面,将初次分配与二次分配视为有机整体,强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再分配机制的“逆向调节”问题较为突出,所以,深层次改革不仅需要从再分配环节即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总体水平及其合理结构入手,还要扩展到初次分配环节包括“工资、保险、福利”三位一体的薪酬体系和税制的改革,实施“调高、扩中、提低”的战略,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
针对高房价扼杀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现状,对住房制度和供给体系应进行彻底改革,要尽快启动住房市场“双轨制”,将投资性需求和奢侈性住房交由市场,而对真正出于消费性和自主性住房需求的交由政府,并根据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对土地供应和金融支持做出合理安排。
此外,中等收入群体壮大的基础是人力资本,国家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中等收入群体的发展潜力。在总体布局上,注重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含量和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经济产业和生产服务领域;在要素投入上,注重通过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来促进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