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在北京发布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远远高于当年世界银行所公布的全球基尼系数平均0.44。对于高基尼系数,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表示:“这既是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也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自然结果,它并不可怕。”(12月10日《成都晚报》) 按国际一般标准,基尼系数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达到0.6则表示收入悬殊,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了。但我们也看到,不以为然的声音也很多:有的觉得难以统计高收入人群,数据本身不足为信;有的觉得这是国外的标准,在国内水土不服,不能简单套用;另有一些人跟甘犁的想法一样,搞市场经济,这是必然的,有什么可大惊小怪。 局部来讲,这种分析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也可以自成体系,但它的“罪过”是,容易遮蔽基尼系数持续走高背后的分配正义问题。基尼系数是什么?是衡量收入分配差异、做社会预警的一个指标,其最大意义就在于“预警”二字,非说它不见得精确,非强调有各种原因,罔顾它警示的现实,引导大家视而不见,这等于是纵容收入鸿沟越来越大。 承认上述事实,并把基尼系数当一回事,才能重视二次分配政策,努力缩小收入差距。这正是当前中国需要政策发力的地方:初次分配严重不均,而当下的二次分配,由于国企特殊地位以及政府财政的过于强势和不受监督,并没有很好实现校正,某种程度上还加剧了这种不均。而很多工薪阶层财产性收入又基本没有,反倒在作为社会基础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由于过度的市场化,支出要更多。该做加法的地方是减法,该做减法的地方是加法,一来一往,造就了当下民生的诸多不宜。 通过改善二次分配、增强社会基础保障、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各种手段,缓解居民收入扩大的社会鸿沟,基尼系数其实是一个可资使用的指标标尺。我们不该轻视它,反而应采取各种手段,努力让这个数字变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