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5个月的热恋,虽然遭遇种种困难与挫折,中海油还是以超过190亿美元(151亿美元现金+43亿美元债务)的巨额诚意,以及全方位考虑对方利益的承诺,打动了尼克森的婆家(加拿大政府),最终获得了迎娶尼克森的许可证——加拿大政府12月7日宣布批准中海油的收购申请。 中海油与尼克森的这段跨国婚姻来之不易。自2012年8月29日,加拿大工业部对中海油收购尼克森案的审批正式启动以来,在长达100多天的日子里,加拿大朝野各党派、团体、媒体、民众对此热议不息,质疑反对之声与赞同支持之音可谓针锋相对。由于声音不一,意见相左,加拿大政府因此两次宣布延长收购审批时间。 中海油能够拥尼克森入怀,标志着中国企业对欧美国家投资禁区的成功突破,它同样是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一座崭新的里程碑,具有历史性意义。 一直以来,西方社会对中国企业的投资活动,往往带有“天生”的敌意,特别对“国”字号企业的经营活动抱有偏见。最生动的案例,同样出在中海油身上。2005年,中海油宣布,其欲以180多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但最终由于美国政客以“危害国家安全”的理由,强烈反对此项收购,迫于无奈,中海油放弃了该项投资。 7年之后,中海油的收购没有重蹈历史的覆辙,这要归功于当下世界政治、经济所面临的新情况。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依然在肆虐着各国的政治与经济,许多企业和政客因此陷入困境。到目前为止,欧洲债务危机还在加深,美国经济复苏的迹象也十分脆弱,日本的债务危机同样深重,亚洲的东部和西部都不太平,地缘政治危机,一触即发。可以说,全球经济依然没有走出危机的泥潭,尽早摆脱困境,成了西方社会最迫切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中海油把巨额现金抛向经营困难重重、身处水深火热的尼克森,对其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之举,当然会受其股东与加拿大政府的热烈欢迎。 此正所谓时移势易。 有西方媒体就报道说,加拿大政府曾表示,未来10年,加拿大自然资源领域投资需要6570亿美元。加拿大总理哈珀领导的保守党政府一直寻求对外资开放,并对该国能源出口进行多元化,其一直希望中国人投资加拿大能源行业。哈珀表示,拒绝中海油收购可能会损害同中国的关系。 其实,与哈珀担忧拒绝中海油收购可能损害同中国的关系相比,其更担心的应该是,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的资金,加拿大摆脱危机的时间会更长,经济复苏的步伐将会因没有动力而迈得更艰难。 虽然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此次加拿大政府半推半就地批准了中海油的收购案,但其仍然嘴硬地表示,除非“特殊情况”,下不为例。由此可见,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敌意依然浓厚。我们也深知,这种敌意不会轻易改变,甚至在某些特定的时候,它还可能会加重、加深。 浩浩长江东逝水。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海油对加拿大的相关企业的收购,绝不可能“下不为例”,因为它挡不住中国企业迈入国际社会大舞台的历史大趋势。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壮大,在21世纪的世界里,不但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已离不开中国,即使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已同样离不开中国,需要中国。 面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无论是中国的近邻,还是远亲,都需要改变以往对中国的种种固有偏见,都需要以新的心态和姿态来与中国相处,都需要以更加包容的胸怀来接纳中国。 可以肯定,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星星之火,一定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燎原。它将推动更多的中国企业不断抹平西方社会原有的刻板的成见,突破西方社会越来越多的“敏感区域”。而中国企业对世界各国经济活动的高度参与,也将推动全球经济不断向一体化纵深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