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主动调控、寻求中长期增长新动力的阶段,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2013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继续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这段表述透露了一个明确信号: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基础仍需巩固、世界经济环境仍然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要保持中国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注重投资和消费“双轮驱动”,一方面要着力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扩大内需,另一方面投资的作用仍不可忽视、不可偏废。 而选择什么样的着力点,才能既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又避免盲目扩张、确保投资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呢?对扩大内需具有乘数效应,同时又能统筹协调消费与投资关系的新型城镇化被寄予厚望。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对城镇化的重视,并非始于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高层近期是频吹暖风。事实上,在十八大报告中,单单提及“城镇化”一词就有七次之多。之所以城镇化如此重要,是因为其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四位一体”,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城镇化同样是目前克服经济下滑、拉升国内消费的最好“推手”。 城镇化发展是中国经济明年或未来几年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其中把城镇化与农村人口市民化结合起来,更是核心之核心。因为农民进城,不仅需要提供基本居住条件或大量的住房,而且农民生活方式、消费与收入水平也会发生较大改变,城镇化真正改变的是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城镇化,不仅会生发出大量的农村居民对住房的消费需求,而且也能够让进城后农民的消费水平全面提升。而这两方面就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消费巨大的新增长点。同时,在这种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农村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及土地使用方式等发生重大变革的节点。可以说,让农民真正成为市民的城镇化,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消费增长点。 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滕泰认为,中国经济未来十年要依靠城镇化和改革进一步释放增长动力,更加重视从供给层面释放财富源泉。滕泰认为,城镇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革可以解放生产力。在城镇化和改革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处理好社会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等收入陷阱等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在潜在经济增速下滑、出口引擎动力减弱、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关键节点,扩大内需成为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而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 未来10年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按较低口径,农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也能够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 显然,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大战略,也是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源泉,城镇化必将会取代已经遭遇瓶颈的汽车产业或房地产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