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2012-12-07   作者:方齐云 陈艳(华中科技大学)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中小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大力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流向中小企业,有利于激发我国实体经济的活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中小企业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小企业创造了全国60%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但近年来,我国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用工难”、“融资难”、“成本上升”等经营困境,生存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融资难”问题比较严峻。具体表现为,由于银行信贷收缩,中小企业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源,纷纷涌向民间借贷市场,不仅加剧了资金的稀缺性,而且进一步推高民间利率,增大企业的债务负担和经营风险,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融资乱”、“融资险”交织在一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融资成本较高。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尽管目前针对中小企业从国家到地方都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在实践中由于信用等级、高风险等原因,其贷款利率一般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而且几乎大多采取抵押或担保的方式发放贷款,较少有信用贷款。
  二是融资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个人储蓄、关系借贷、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天使投资以及中小企业创业板等方式获得资金。但从统计数据看,中小企业主要采取内部融资方式,相当多的资金来自于个人积累、亲戚朋友借贷等自筹形式;外部融资中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不合理,银行贷款仍是中小企业的融资主渠道,直接融资比例较低。
  三是融资成功率相对较低。尽管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但是事实上中小企业因发展的长期性或者产品的无形性,能够用以抵押的固定资产数量较少,普遍欠缺不动产抵押资源,使其获得银行贷款的成功率并不高,反而具有相当的难度。
  我们也要看到,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如通过鼓励试点、放宽准入等措施,着力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等,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仍存在金融服务主体地位不明确,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资金供给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做好的意义,完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具体来讲,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应继续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提供担保等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可采取积极引导措施,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引导民间资本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弥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匮乏;可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建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可完善各省市的产权交易所功能,推动中小企业通过转让企业资产、出让一定股权等方式获得资金,为中小企业产权融资提供坚实平台。
  二是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目前,由于为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风险高,企业从大型银行贷款难,因此,中小企业只能求助于其他途径进行融资,从而背负巨大成本压力。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就要进一步改善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制度,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要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股份制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民间资本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投资金融领域;建立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体、国有大型银行与民间金融为补充、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三是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信用评级系统、财税政策、监管体系、风险补偿机制的创设等。一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形成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与银行的资源共享;完善诚信激励机制,对信用评级高的中小企业采用适当的激励措施予以鼓励,对信用评级低的中小企业予以公示且辅之以适当的制裁措施以建立良好的信用机制。二要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税收优惠,对专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实行所得税减免、返还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达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下调或免征营业税及附加税,并通过财政贴息、降低中小企业再贷款利率等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给予利率折扣。同时,政府财政可给予担保公司、企业甚至银行以利息补贴,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三要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包括对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民间金融的监管,针对不同类型的金融组织实行分级监管,发挥地方政府对当地金融机构的监督作用;另外,应成立行业自律组织,对违反规定的金融机构予以公示并处罚。
  就中小企业本身而言,也要苦练内功,脚踏实地发展自己。广大中小企业要适应世界产业发展的大势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增强对市场机会的捕捉能力和把握能力,及早进行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着眼长远,努力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养新的产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以特色产业或优势企业的产品品牌为龙头,以中小企业专业化合作和协同创新为特色的产业、产品配套链。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科技成果,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济南设立科技金融风险补偿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2012-11-30
· 中国中小企业陷入“内外夹击”困境 2012-11-29
· 中国中小企业陷入“内外夹击”困境 2012-11-29
· 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明年下调 将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2012-11-27
· 中小企业发展对结构调整至关重要 2012-11-2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