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才能保证正常的维护和运营,乃至进一步的保护性开发。 在目前的条件下,寄希望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撑,无异于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关键在于,如何把市场力量与公益责任有机对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4日发布《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风景名胜区的长远发展目标是门票免费,回归公益性。” 近年随着节假日黄金周制度的推行,旅游出行已成为一大消费热点,然而动辄几十元上百元的景区门票,也越来越令人诟病。如今,主管部门提出风景名胜区“门票免费”的长远目标是一件好事。 风景名胜区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才能保证正常的维护和运营,乃至进一步的保护性开发。在目前条件下,寄希望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撑,恐怕对于大多数仍将受限于“吃饭财政”的地方来说,无异于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关键在于,如何把市场力量与公益责任进行有机对接。 在这方面,杭州西湖是比较理想的案例之一。众所周知,西湖景区的主体是免费对外开放,由当地政府负责日常的维护运营,其所需资金则来源于西湖景区带动周边各类服务业所产生的税收。 应该说,“西湖模式”的成功固然有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因素,但其成功的另一关键因素还在于当地政府正确地运用了市场规律,因势利导,进而实现了良性循环。比较而言,一些仅仅依靠高票价维系的风景名胜区,或者是一味地强化地方政府的主导,或者是把景区承包给某个老板了之,并没有真正运用好市场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