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人应该谦虚与反思
2012-12-07   作者:张立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字号
  原本口碑不佳的国产电影,最近又爆出“口碑维护”的丑闻。导演陆川发现自己正在上映的作品《王的盛宴》在某网站的评分,由上映前的8、9分之高,在首映后以惊人的速度下落,他认定有网络水军黑自己,也雇佣水军为自己刷分,维护口碑。  影片的口碑不是由评分或某些名人决定的,而是口口相传的观众评价,制片方和导演其实都是为了面子而“制造口碑”,与真正的社会口碑没有太大关系。中国人“制造口碑”的方式,一般是在电影公映前,进行内部试映,提前观影的观众主要有这么几部分:一是明星或名人,他们在微博上有庞大数量的粉丝;一部分是职业影评人,给钱说好话的那种“职业吹鼓手”;一部分是各种媒体人;现在又多了一些具有微博人气的“公知”或草根博主。
  这些人会组成一个舆论场,相互之间合作吹捧电影,以回报制片方的邀请和好处。但是,目前这种方式已告没落,因为有些影片公映后的社会评价“很烂”,从而暴露了这些人“拿人好处,替人宣传”的商业虚伪性。这迫使很多人珍惜自己的名声,逐渐淡化自己的宣传工具性。而一些职业影评人,早已堕落成“自弹自唱”的软文写手,在影迷当中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和影响力。
  于是,制片方开始关注在时光网、豆瓣网等网上的评分系统,因为理论上这些分数是海量的普通观众给出的,而不是片方“制造”,从而具有公信力,是很多人观影参照的标准。但正是这些网站评分有价值,才被国内片方重视,从而不断介入并毁掉了这套评分系统所特有的价值。
  按照目前的说法,水军的工作就是为雇主刷高分,为竞争对手刷低分,同时在微博、论坛以及专业网站的跟帖中“诋毁对手”。但是,当这种阴暗的手段开始成为一些领域的业界常态的时候,导演或营销部门的目的已经不再是制造口碑吸引观众了,而是可以更容易的将市场失败归因于对手的阴谋,这样导演可以保留面子,也可以借此为投资亏损开脱。
  因此,就双方导演和制片部门而言,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相互指责使用水军既可以赢得媒体曝光率,又可以各自将失败归因于对手的下三滥。这就是为什么,只有一部缺少口碑的电影才利用水军,因为吸引人的电影根本不用雇佣水军就会有口碑,即使对手雇佣一小撮水军攻击好电影也诋毁不了海量公众的评价。
  就陆川而言,即使对手利用水军攻击,如果自己的电影能够赢得观众的掌声,其实根本不需要用水军回击。他认为公映前分数很高,而公映后分数很低,这是被水军黑的结果。这个结论也不一定成立,毕竟在公映前的分数或许都来自自己邀请提前观影的“朋友”,这里面有情感或利益因素左右,而公映后的分数来自大众而非水军。
  在没有确凿证据的前提下,仅仅凭借分数下降就断定有水军攻击非常可笑,因为这个判断的前提是:自认为分数应该很高,不应该这么低。问题是,那只是你自己的而非大众的判断。难道没有这个评分系统的时候票房惨败,就可以归罪于观众不懂欣赏你的电影?
  将电影票房惨淡归因于水军破坏,是一种推卸责任转移视线的做法,也是一种自大而不知自省的态度。如果电影人以这种态度对待观众、对待投资者,那很不负责。任何时候,作为电影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应该利用水军来捍卫自己的尊严,电影人的职责就是拍好电影,然后交给观众和市场。不参与和组织商业化的“口碑维护运动”,是电影人的职业道德底线,因为对于电影真正的评价,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操纵。
  今年以来,国产电影的票房比重持续回落,一个原因是进口电影数量增加了,但更重要的是,国产电影的数量繁荣而质量提高不太明显。在一个由好莱坞海量作品通过各种便利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国内高素质观众的时代,影迷对国产电影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因此,中国的大部分电影人应该学会反省,而不是牛烘烘的指责市场和观众,没有一个谦卑的态度,就不可能有进步的可能。在过去几年,大量资金涌入影视制作行业,为中国电影业发展提供了动力,电影人应该珍惜投资者的信任和观影市场的繁荣,而不是把投资者和观众当傻瓜,自大心态下的粗制滥造与投机捞钱的心态,最终会毁掉国产电影最好的时光。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国产电影集体狂欢不能倚仗大片独舞 2009-02-17
· 国产电影的大片、小片和中片 2007-01-29
· 2006年韩国国产电影票房首次突破六成大关 2007-01-05
· 韩国国产电影票房首次突破六成 2007-01-04
· 日本今年全年国产电影票房有望逾千亿日元 2006-12-2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