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汤姆森路透社发布的《2012年全球创新力企业(机构)百强》报告显示,共有47家美国企业、32家亚洲企业和21家欧洲企业上榜。 很多人关注的是,中国企业并没有上该榜。坦白说,任何排名都是一种企业竞争力的参照,无需过分为上榜与否而纠结。而且,各种榜单所参考的因素也不尽相同。不过,尽管如此,抛开各种排名,我们仍可借此讨论一下该如何推动创新。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基石,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这已是经济学界的普遍共识,尽管不时传出各种逻辑断层式噪音。面对业已不断显露的一些中国企业大而不强之现状,如何聚敛企业创新力,抑或创新力的重塑需具备怎样的要素参数,值得人们思考。 我们认为,创新力的孕育,根植于消费驱动型的增长模式之中,经济增长模式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驱动,应是创新力培育和经济增长的务实根基。消费是一切经济发展和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炼狱的原点,企业唯有植根于消费市场,发掘和有效捕捉到市场点滴变化的信号,并能迅速把其转换为产品服务的设计和科技攻关思路,才能具有创造性的供给服务能力,才能真正找寻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突破口。 当然,消费驱动型经济只是为企业培育创新力提供逐鹿场,企业要在消费驱动模式中孕育创新力,需依托尊重和敬畏市场的有形市场秩序。经济体系的一个根本性特征是,信息广域地分散在不同市场主体中,没有任何人和组织能获悉市场需求变迁的所有信息,更难以使经济主体的创新力与市场需求产生真实配对。可见,创新力的培育,需政府构建一套更为有效的市场秩序和机制设计,以便尽可能地降低市场信息搜寻成本,降低市场信息天然不完备性风险,使市场竞争性的微观主体,能低成本地搜集市场信息,并利用自身的企业家精神探寻出契合未来市场消费趋势的实现方式和路径;同时,管理层还需构建既能保护创新主体利益,又不至于因专利保护阻塞经济创新空间的激励相容之产权保护体系。比如全球金融危机下的美国,其经济和企业的创新力并未随危机而显著被削弱,原因就在于美国发达的消费市场和契合市场逻辑的制度体系,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认为,那种过度重视把投资作为增长动力的做法,有时候牵制了一些企业创新力的发挥,进而容易使经济陷入有蛮力无巧力的困境,陷入哈耶克等警示的投资不足陷阱,隐忍着低库存周转率、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和创新力耗散之煎熬。可见,让消费市场成为验证供给质量的基准,一些中国企业才能真正走出边际规模效应递减困境,使无视市场真实需求的产能投资无利可图,从而导致企业把更多经济金融资源用于创新领域。 基于中国全球领先的专利数量,高等教育群体人数众多,不难发现目前一些中国企业具有了向创新要效率的能力,尤其是随着3D打印成像技术等发展,全球步入了新一轮生产和交易革命期,这为部分中国企业走出技术模仿,与国际同行同台竞技提供了机遇。 总而言之,创新力的培育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市场博弈过程,是扎根消费文化、捕捉未来需求变革的工程,唯有走出一些投资拉动增长的迷惘,为消费驱动增长模式构建低市场信息搜集成本和适度保护创新者的市场框架秩序,才能务实创新型国家基础,提高企业创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