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日前在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座谈会上,多位专家谈到尽快实行官员财产收入申报公开问题。有专家主张,可以将房产公开作为突破口。 十八大以来,关于防治腐败讨论的热度一直未减。对于腐败,一个趋同的共识正在形成,那就是,腐败事发的刑罚惩戒固然是强有力的威慑,但是如何能在制度上注重预防腐败体系的建设,在源头上掐掉腐败的萌芽,反腐败才能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所谓工作要做到前面,防治腐败的关口前移,腐败的机会就越小。 这其中,官员财产收入申报公开就成为预防腐败的关键一环,甚至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环节,只有这一个环节工作到位了,预防腐败才不至于成为空谈,预防腐败也才真正具有制度意义。 官员财产公开,群众的监督才有了实打实的对象,否则信息不对称,想监督都不知道从何监督起。这让群众对于官员的监督很大程度上属于瞎忙活,因为掌握不了其真实的财产和收入状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官员出事,要么是家被盗了,要么就是情妇反了。但反腐工作毕竟不能总是靠小偷和二奶。纪委再是神兵天将,面对全国那么多的党和政府机关,那么多的公职党员,实在是忙活不过来,力量有限,腐败行为就容易发生,腐败的官员总是心存侥幸,认为自己不会是那个冤大头。 而官员财产收入申报公开则扩大了监督面,此时群众的眼睛才是雪亮的,而这也才能给官员施加更大的压力,促使他们把“伸手必被捉”当做是有效的威慑,而不是稻草人式的威慑。毫无疑问,公开是腐败的死敌,凡是阳光下的地方,腐败必是无从遁逃,而现代服务型政府的要义,核心一点就是公开透明,政府预算公开,三公(因公招待、购车和出差)经费公开,才能保证财政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官员财产收入公开,也才能让腐败现象逐渐收敛和萎缩。 当然,财产收入申报甫一公开,就指望腐败现象消失也是不现实的,因为灰色收入现象的存在,官员的财产和收入不是那么容易鉴定的,存折和房本的名字可能是自己远方亲戚的名字,瞒报、少报也必不可少。但这一步如果一直迈不出去,对腐败现象的根治就难以见到真正的成效。目前我们看到,官员财产收入申报公开的推进一直缓慢,连个别的试点都是静悄悄的,与社会上要求官员财产收入公开的呼声形成不小的反差,久而久之,自然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官员财产收入申报公开,可以缓步推进,不能原地打转。而这缓慢的推进,既可以是聚光灯下的个别城市试点,也可以是锁定新入职的公务员,自他们始。但不管怎样,都必须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