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最新报道,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居民“人均收入倍增”的目标之后,黑龙江、贵州、甘肃等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已经或正在筹划制定本地的收入倍增计划。这一方面显示各地对“收入倍增”目标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在倒逼与之紧密相关的诸如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要尽快破题。 关于居民“人均收入倍增”,各方对此已讨论颇多。综合来看,当前我们亟待厘清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收入倍增”?如果仅仅从十八大报告的字面意思简单理解,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如果按照近些年来我国GDP增速和人口增长的惯性,实现这个目标其实并不是那么困难。 然而,如果仅仅是这样理解的话,则显得有些肤浅了。十八大报告大篇幅地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收入倍增”要尽量缩小行业、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要在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真正提高老百姓的购买力和福祉,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看来,我们要实现的“人均收入倍增”计划,除了各指标数量上的翻倍外,应该更加偏重高质量、高效率的增长。 其二,如何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收入倍增”?我们认为至少应该从两个层面进行考量。在“做大蛋糕”层面,很明显当前亟待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释放民间资本的创富活力。特别是要让各企业主体抓住即将到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加大在诸如物联网、3D打印、页岩气开发等新兴产业方面的布局,加大自主研发力度,通过对关键技术的突破抢占产业链的制高点,从而达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目的。这是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人均收入倍增”的关键之所在。 而在“分割蛋糕”层面,着力点依然要放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面。鉴于我国基尼系数已经多年超过0.4的“贫富警戒线”,并呈现逐年快速上升的态势,因此收入分配改革急需解决收入差距不断增大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通过制度创新,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去做大可分配的“蛋糕”;如何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数量,逐渐形成更加稳定的橄榄形分配格局,无疑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值得关注和期待的是,10月中旬,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明确表示,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将在第四季度制定;10月下旬,人保部称各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争取年底前发布。这些充分表明,决策层正在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其实,无论是在“做大蛋糕”还是在“分配蛋糕”层面,诚如李克强副总理日前所强调的,“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面对前30年改革红利的逐渐减弱,我们理应继续大踏步地加大改革力度和步伐,创造新的红利。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让市场更加高效合理地配置资源,让广大企业充分地创富涌流;另一方面,要通过税收、工资等手段和工具,建立良好的收入分配秩序,逐渐缩小收入差距,让广大民众向共同富裕的目标靠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