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11月28日表示,对股市“充满信心”。
然而,与监管层信心满满相背离的是整个市场信心的缺乏——今年以来,股指下跌超过10%;近一年来,接近七成的A股有效账户没有参与交易。面对不断下跌的股价,股民心痛却无奈。
信心是整个市场都在寻找的东西,我们从监管层的表态中听到了信心,却没能从每一个交易账户的背后找到信心。A股市场的信心何处寻?
中国资本市场如同中国经济一样,飞速发展,20多年的时间里走过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历史。在发展速度创造世界奇迹的同时,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不得不面对快速发展中所遗留和积累的问题。
中国资本市场在设计之初,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偏重融资功能的设计和定位导致目前一二级市场仍然存在扭曲。重融资轻投资、重圈钱少回报使得投资者对于股票二级市场愈发悲观。
就在股民纷纷离场的同时,反而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涌入资本市场。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800家拟上市公司正在排队等待IPO。与此同时,股市沦为上市公司“提款机”、高管套现的现象屡屡出现。
不仅如此,优胜劣汰的机制在A股市场几乎形同虚设。且不论一批有着很好成长路径的公司纷纷在中国香港、美国市场上市,单就经过层层审批最终得以登陆A股的上市公司而言,近些年来鲜有退市案例。业绩变脸乃至“披星戴帽”的上市公司,反而因为炙手可热的壳资源,成为机构、散户爆炒的对象。更有甚者,不惜通过各种包装甚至作假来取得上市资格。
而违法成本低成为A股市场中内幕交易、欺诈等行为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惩戒缺失的逆向激励又怎么能让投资者不去“听消息”“探内幕”?
监管层的一句“信心”可能会带来市场信心的短暂提振,但是这种“喊话”式的信心并不能取代整个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带来的信心。
信心来自“永不停顿的改革开放”。值得肯定的是,目前监管层已经着手在股市的各个层面进行大力改革,从发行到退市、从分红到信披,虽然步履维艰,但是剑已出鞘。
对于股市的下跌,监管层已经表示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是股市的信心更待基础性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股市的底部需要等到走过才能回头确认,股市的信心却要在改革的摸爬滚打中不断磨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