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家嘴研究基地课题组在上海发布了《完善上海金融生态,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报告。报告认为,上海要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政府需加快经济转型和利率市场化的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债券和理财市场发展。 报告指出,由于上海总部经济的落后导致金融机构集聚能力不强。在当前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下,银行机构的集中度决定了资金聚集和辐射的能力。从目前情况看,在上海注册的银行业机构中,仅有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的规模较大,能排在全国前十家银行的范围;而国有四大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股份制中的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总部都在北京,其资产份额占银行体系至少60%以上。此外,金融监管环境对当前上海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形成了重要障碍。针对以上问题,报告认为,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具备三方面条件。 首先,加快经济转型和利率市场化的国家战略。就金融层面而言,配合经济转型的重要方面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在实体层面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的过程中,资金价格体系也须相应推进,具体来讲应重点推进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设。第一,加强债券市场建设,尤其是推动信用债券的发展;第二,进一步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空间。 其次,大力推进债券市场发展。当前的监管环境对债券市场的发展形成了较大障碍,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第一,废弃审批制,实施债券发行注册制度,强化信息披露监管。第二,在废弃审批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集中型债券监管体制。第三,充分发挥市场自律的作用。 最后,大力推动理财市场发展。当前如此火爆的理财市场,风险状况伴随着火爆程度亦步亦趋,而当前造成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制度缺陷。对此报告认为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改进:第一,统一理财的法律关系、明确信托关系的基础地位。第二,建立独立的评级评价制度。随着理财产品规模的增长和品种的日益复杂,随着理财产品的发行制度由审批制转向备案制,市场急需能够填补监管真空的市场纪律。评级/评价制度就是市场纪律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建立信息披露机制。理财产品正在变得日益复杂。为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投资者需要得到关于理财产品充分和真实的信息。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信息披露是理财产品销售监管的一个首当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