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和小成本电影都应受到激励
2012-11-28   作者:张忱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近日,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发布通知,对国内影院按全年国产影片票房占票房总收入的比例返还放映国产片上缴的电影专项资金,若这一比例超过50%,将全额返还。这一办法的出台,有利于提高影院放映国产影片的积极性,让更多优秀的国产影片能够获得更多的放映场次,值得肯定。但笔者认为,这个通知以票房作为奖励的单一标准,对大片更有利,对于投入较少的小成本电影来说前景可能更加黯淡。
  最近几年,国内票房总收入增速相对稳定,基本保持在年均约30%的水平。在这个前提下,要提高国产影片票房占比,获得更多专项资金返还,影院必须提高放映国产电影的总票房。由于放映厅资源稀缺,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影院必然会选择多放映高票房的影片。
  大片容易取得高票房是趋势。对于动辄投资两三亿元的国产大片来说,亿元以上的票房表现并不鲜见;相比之下,小成本影片在票房总额上则逊色得多,除了去年的票房黑马《失恋33天》外,总票房在亿元以上的小成本影片少之又少。
  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在于票价和营销实力的差别。大片的单张票价往往在百元上下,而小成本电影的票价少得多,即使观影人数相同,总票房也会有两三倍的差距。另外,大片的制作方往往有资金实力大规模投入上映前的营销,使影片更受关注;而小成本影片的票房多靠口碑带动,属慢热型,放映初期往往是票房低谷,在影院经营压力等因素影响下,又不能获得足够多的排片机会,大多放映几日就难觅踪影,这直接影响了票房收入。比如,近期上映的国产佳作《万箭穿心》,尽管该片在豆瓣网上获得了影迷高达8.3的评分以及微博上数十万条的好评,其排片率在上映的第二周还是跌至2%以下(根据15大城市电影不完全排片统计)。
  如此看来,以票房为单一标准确定返还比例,会激励影院安排更多的国产大片,而小成本电影的排片机会则很可能会被迫缩减。
  票房本就是一个总量概念,无法衡量观影人数的多寡,影片口碑的好坏也无法反映制作方的投资回报率。大片往往聚集了名导演、明星和昂贵的特效,真正用在故事打磨上的资金和精力未必很多,大片叫座不叫好的现象屡见不鲜。即使叫座,成本巨大的大片实现赢利也难度颇高。近一两年,一些高成本影片均获得了亿元以上的票房,但由于其高昂的投资,制片方依然遭受了数以千万元的亏损;而小成本电影虽然票房总量未必亮眼,但其投资回报率往往有出色表现。《失恋33天》用800万元投资获得3亿多元票房,投资3000万元的《二次曝光》则为制片方赚了近2000万元。
  因此,若要鼓励影院放映更多的优质国产电影,增加国产电影的观影人数,不能仅用票房作为确定返还比例的唯一标准。期待有关部门能够用更精细更科学的处理方式调整奖励办法,综合考虑票房、观影人数和口碑等因素,给大片和小成本影片同等的激励。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电影蛋糕:超越“逼宫式分成” 2012-11-27
· 一张电影票引发的激战 2012-11-26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一张电影票引发的激战 2012-11-26
· 分账比例似可调 电影票价不能涨 2012-11-20
· 电影《圣殇》:爱的复仇 2012-11-1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