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今年的股指节节败退一样,今年股市的成交量也不断走低。年初时,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金额大体上还在1300亿元左右,如今已不到700亿元了。这样的衰减速度是投资者难以想象的,现在不少人关注的问题是:成交量是否还会继续萎缩? 一般来说,成交量的大小,反映的是市场的活跃程度,也提示流动性的宽松程度。成交量大,市场自然比较活跃,流动性也相对宽裕,这就比较有利于股市上涨。因此,人们也把“量价齐升”视为市场表现良好的写照。反之,成交量小,市场很沉闷,流动性不足,这就是“量价齐跌”的被动局面了。在早期中国股市,由于各方面都不够不成熟,导致股市换手率居高不下,大家都是奉行超短线操作的思路,快进快出,以至市场上充满投机气氛,虽然股价是被炒高了,但也因为泡沫很大,因而市场本身变得缺乏投资价值。这几年来情况已有了很大变化,过去那种过高的换手率有了明显下降,逐渐趋于合理。不过就最近两年的情况而言,似乎又有点降过头了,在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限售股不断解禁的背景下,正常来说应该是股市换手率保持稳定而交易量有所增加才对,而现在则是持续单边下滑。现在无论是换手率还是成交金额,都已处于极低位置。成交如此萎缩,一方面使得股市变得严重缺乏价格弹性,很多大盘股因此形成了“锯齿”式走势,严重制约了其价格发现功能;另一方面,低迷的市道也令增量资金不愿入市,存量资金也无从通过调整仓位来弃弱就强,都只能选择观望。这种流动性的丧失,现在还波及一级市场,使得股票的融资与再融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产重组与收购兼并也难以有效推进。换言之,客观上已经影响到了股市功能的发挥。 令人遗憾的是,就现在的市场而言,成交量衰减的格局还在进一步延续,并没有发生改变的动向。这是因为,第一,由于对于行情的运行缺乏稳定预期,加上股指屡创新低,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尤其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被深套,其操作空间被严重压缩。其次,总体上现在全社会的资金供应并不充分,而就投资市场而言,各种渠道是大大增加了,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带有浓郁固定回报色彩的银行理财产品与信托产品,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分流了股市资金,以第三方存管形式存在的股市资金还在不断减少,这也使得成交量的增加没有了基础。再次,现在的一些政策,相对来说还是鼓励长期投资,譬如最近出台的红利税差别化征收的方案,还对短线投资者增加了税负。尽管这样做有其合理性,但是客观上也会导致股市交易活跃度的下降。最后,尽管一直有媒体报道说海外资金看好中国股市,QFII额度被争抢,RQFII正在大量入市,但是这些都没有在成交量的相应增加上得到应有的体现。如此一来,很容易令投资者对于市场的资金格局产生更大担忧。 如果成交量真的进一步萎缩——比如两市单日的成交金额减少到600亿元以下,那么根据量为价先的规律,股指的确还是要下台阶的,而这也意味着2000点将会被有效击破。反过来,这也启发人们,要维护市场的稳定,恐怕先要从提升市场的活力做起,因此必须要考虑想方设法搞活股市,让成交量恢复到一个正常的水平。正在推进的金融创新,无疑也应该为这样一个目标服务。毕竟,只有量放出来了,股市企稳乃至反弹才有最基本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