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级市场持续低迷,IPO明显降温,VC/PE机构的投资回报率大幅下滑。进入2012年,行业募资、投资活跃度出现明显下滑,中国PE行业正在步入严冬。近年来PE行业表现出来的投资者“散户化”和资金“热钱化”逐步抬高了PE投资成本。在投资成本抬高的同时,作为PE退出主要渠道的IPO回报率却在大幅下滑。
2009年IPO重启和创业板推出后,PE行业不断制造着“暴富神话”。与此同时,我国富人阶层财富保值增值要求不断增强。2011年二季度,VC/PE行业LP(有限合伙人)总数为3947个,至2012年三季度,这一数字已经达到7018个,涨幅高达77.8%。
其中,“富有家族及个人”LP占据半壁江山,2012年三季度“富有家族及个人”LP数量为3516个,占比50.1%,投资者“散户化”十分严重。投资者“散户化”、资金“热钱化”带来的后果就是投资成本不断被抬高。与机构投资者相比,这部分资金的抗风险能力较差,投资周期短但要求回报率较高,这直接导致“PRE-IPO”模式盛行,哄抬价格的情况屡见不鲜。近两年来,10倍以下市盈率入股的案例已经越来越少,个别项目甚至出现20倍入股的高价,大部分项目的入股成本在10-15倍市盈率之间。
在投资成本抬高的同时,作为PE退出主要渠道的IPO回报率却在大幅下滑,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发行市盈率持续降温。
2010年四季度,中小板、创业板的平均发行市盈率达到60倍和80倍,当时100倍以上市盈率发行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然而,2011年二季度,创业板发行市盈率骤降至44.4倍,环比降幅高达40.6%。此后,由于二级市场持续低迷以及新股发行改革等措施的推进,中小板、创业板发行市盈率逐季回落,至2012年三季度分别回落至28.7倍和32倍,已经接近二级市场市盈率水平。
投资成本上升和IPO降温必然导致PE机构的投资回报率大幅降低。从近两年PE机构IPO账面回报情况看,2011年一季度回报率曾达到9.08倍的高点。而后一路下滑,至2012年三季度,投资回报率只有2.73倍,较2011年最高点下滑70%。从环比来看,近两年只有两个季度环比增速为正,2012年三季度环比下滑23.1%。
笔者认为,这种下跌趋势还将延续,PE机构IPO账面回报率将在未来一到两年逐步下跌至2倍以下。前两年收益的下滑主要是由于二级市场市盈率下跌导致退出收益下滑所致,按照项目投入后两年上市的时间衡量,大部分项目的投入时间在2010年或以前,当时的入股成本还未被明显抬高。而未来一两年,2010年以后的“高价项目”将逐步上市并流通,高投入成本的压力将逐步显现。按照平均入股成本12.5倍市盈率,并分别以未来两年中小板、创业板平均市盈率25倍、30倍、35倍和40倍四种情况计算(目前中小板24倍、创业板36倍),未来两年的账面回报率将分别为1、1.4、1.8和2.2倍。按照4年的投资期并扣除20%的所得税后,得到未来两年VC/PE机构IPO退出的年平均回报率仅为22.9%。
目前,IPO依旧是我国PE机构退出的主要渠道。2011年一季度开始至今,中国企业IPO上市数量出现明显的下台阶走势。从境内市场来看,2010年一季度至2011年一季度,中小板、创业板季度IPO合计数量平均为80家,而后大幅回落。2011年二、三季度回落至60家左右的水平。近四个季度,每季的IPO数量始终没有突破45家,2012年三季度降至37家,创下2009年以来的最低值。
从境外市场来看,2011年全年和2012年前三季度共境外上市企业75家和36家,而2010年四季度单季就有66家中国企业境外IPO。美国NASDAQ市场作为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主要目标市场,目前已连续两个季度没有中国企业赴美国上市。
沪深交易所发布的最新IPO申报企业信息显示,目前沪深交易所审核中的待上市企业数量为749家,按照境内IPO近两年季均上市65家公司来计算,已经申报的待上市企业就需要将近三年才能消化。
行业的低迷必然会导致募资和投资金额的大幅下滑。从募集资金的情况看,2011年一季度开始VC/PE行业募资总额持续三个季度井喷,单个季度募资总额均超过百亿美元。但自2011年四季度开始,募资总额和新募基金数量出现断崖式下跌,至今已连续四个季度低位运行。2012年三季度,VC/PE行业募资总额26.69亿美元,同比下滑79.3%,单只基金平均募集金额5931万美元,创出自2010年以来的最低点。
从投资情况看,行业投资总额在2011年二季度创出105.63亿美元的高点,而后呈现明显回落态势。投资案例总数连续四个季度回落,回落幅度达到56.1%。2012年三季度,投资案例总数自2010年二季度以来首次单季跌破100个。募资和投资活跃度的大幅下滑,预示着资金对VC/PE行业的前景日趋谨慎,行业正在步入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