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保的异地转接存续问题,舆论已呼吁多年。从中央到地方,也不懈地努力推进其进程,社保的全国统筹和异地衔接目前已是大势所趋。为了民众能更方便更快捷地享受社保福利,不少地方都陆续推出了具有支付功能的全国一卡通的社保卡。 更少的繁琐限制,更多的福利覆盖,这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看到《中国三大养老保险有望实现衔接转换》的新闻,我们都应会心一笑,毕竟,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保险和社保、医保等一样,尽快实现全国范围的信息联网,衔接互认,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人社部近日终于开始就《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了。《办法》提出,职工养老保险、新农保以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将实现衔接转换,缴费年限也将明确换算办法。适用范围为参保两种以上方可转换,以缴费是否满15年为转换界线。(《新京报》11月27日) 虽然来得晚了些,可这也是看得见的进步。三险衔接后,转移接续就不是问题了,不过也有些现实的公平考量需要注意。从新闻反馈看,民众对接续互认都普遍认同。能够衔接,至少不会因为跨地区迁徙,而让之前多年缴纳的养老保险完全“断档”。在实现地域转移之后,职保、新农保、城居保之间,任意两个险种还能衔接互认。 可由于三者缴费水平差异很大,“一般达到十倍甚至几十倍”,网友普遍感到焦虑的问题是,由职保转入新农保或城居保,是否会导致权益受损。“我们在外地打工参加的职工保险,可是缴费满15年也不让在当地领取养老金,而是要转回户口所在地(即农村)领取,这合理吗?转回户口所在地,只能转入农保。缴的职保费,却只能领农保待遇,这合理吗?”这个问题,引起很多共鸣。 这其实和之前社保的异地接续问题一样,如何在衔接中面对公平的考量,是社会保障体系绕不开的问题。上述《办法》规定,衔接转换要将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随同转移。但人社部又特别说明,由于三类保险制度上的差别,职保向新农保或城居保转移,只转个人账户不转统筹基金,不转移职保统筹基金。 因为只有职保是由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组成,而新农保、城居保不是。这一规定据说是为了防止打破各项制度资金安排上的平衡。只转个人账户,和其他险种保持了“低水平”的资金平衡,看似达致账面上的公平,但参保人的隐性权益受损问题,是否得到制度性重视和救济?既然公开征求意见,这一问题就不容忽视。 当然,核心问题还不是某一险种的福利含金量差异,而是社会保障政策如何实现全地域覆盖和权利无差异的问题。关于职保养老金使用效率问题,可建议提高个人账户比例,如至少应和统筹账户对半,这就提高了个人可知情可“支配”的财产部分额度。但在异地接续、不同险种衔接问题上,缴费标准代表的权利和福利差异问题,还是比较明显。 所以,养老险以及所有社保领域的全民覆盖、城乡平权,是社会保障体系下一步亟待推动的制度革新。不同社会身份的社会成员,不应再面对目前这种社会福利层面的差异对待。三险接续互认,宜速不宜迟,而社保体系的全面制度升级,让所有公民享受到国家福利政策的无差别对待,更是社会保障体系恒久的制度精进诉求。若社会成员不管养老还是社保,都能得到体面而有尊严的保障,那么不同社保制度不同地域的衔接转续,就不再是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