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八个月后,备受瞩目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终于揭晓。温州市政府11月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由浙江省政府制定的实施细则。
细则与此前9部委批准出台的总体方案形成了对应关系,也是12条。所谓细则,实际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它更注重解决操作环节的问题,亦即对总体方案中原则问题、原则要求的具体化。特别是某些比较模糊、比较中性的概念,必须在细则中作出进一步的明确和解释。
从细则的内容来看,总体上讲,属于柔性改革,或者说遵循的是积极、稳妥、谨慎、低调的原则,而不是大刀阔斧、大胆高调。这样的改革方式,无疑能够减少失误、减少震荡、减少波动,但是,却难以产生根本性的变革作用,改革的路程会被拉得很长很长。搞不好,会让人产生畏首畏尾的感觉,影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温州为金融改革试验区,除了想借助温州这块“宝地”掀起金融改革的浪潮之外,也是对温州改革动力和精神的一次新的考验。因为,如果没有了改革的动力、没有了舍我其谁的精神,要想将改革推向“深水区”,是不可能的。即使勉强进入,也会被淹死。可以肯定,温州人是有这样的动力和精神的。这一点,从温州上报的试点改革方案也可见一斑。
问题是,温州人的改革动力和精神,必须得到制度设计者和政策制定者、决策者的支持,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如果这种自下而上的改革,来自于上层的阻力太大、障碍太多,就很难取得实质性突破。如果说温州目前存在的金融秩序比较混乱、民间金融缺乏规章等是温州金融改革的明滩,只要下工夫就能比较顺利地渡过的话,那么,来自于上层的阻力和障碍,则极有可能就是温州金融改革的暗礁。所谓明滩好渡、暗礁难闯,很多人都应当懂得这个道理。
众所周知,8个月前9部委批准的总体方案刚一出台,就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质疑,认为有突破、有创新的地方太少,改革可能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很多人对实施细则的出台,也信心不足。事实也是如此,与总体方案相比,虽然实施细则有了一些突破,如个人境外投资不再是研究,而是可以操作了,又如允许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向机构发行小额私募债的方式进行再融资等。但是,从总体上讲,改革最急需的内容没有出现,如民资银行问题、利率市场化问题、国有银行的垄断局面如何打破问题等,细则上都只字未提。
纵是如此,温州的金融改革还是可以看作是一次进步。毕竟,能够迈出这一步,也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在中国,金融实质上已成为一个被利益集团所控制的行业。国有银行对整个金融业的高度垄断与控制,如果没有强大的外力介入,是很难攻破的。温州的金融改革,也许不一定能够攻破这一堡垒,但是,至少能够对这一堡垒发起一些攻击,让这一堡垒能够感受一下来自于堡垒之外的压力,也是不错的。如果温州人能够用他们那种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精神,杀开一条血路,或许就能带来中国金融的一次真正变革。
应当说,与三十年前温州自闯新路的改革相比,今天温州的金融改革试点,条件还是要好许多的。毕竟方案和细则都给了试点一些自主权、探索权,给了温州冲破阻力和障碍的条件和机会。即便错了,也不需要承担杀头和坐牢的风险。
对温州人来说,要想使温州真正成为金融改革的试验地,首先,要迅速渡过明滩。要知道,如果明滩不过,就谈不上闯暗礁,也没有资格去闯暗礁。所以,温州市有关方面,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温州金融秩序混乱、民间金融无序发展的问题,让温州的金融市场能够比较稳定和健康。
第二,要善于闯过暗礁。这些阻力和障碍,说大很大,说小也很小,就看怎么闯、怎么过了。譬如国有银行的垄断问题,在试点过程中,就可以对其置之不理。如以政府补贴的方式让小额贷款公司不成为高利贷的代名词,与国有银行展开竞争;又如村镇银行对利率进行弹性控制,力阻国有银行对利率的操纵。这主要要看当地金融监管机构能否在不违反金融法规的情况下,对改革过程中一些突破禁区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一旦暗礁冲破,温州的金融改革就有可能闯出一条真正的新路来了。
第三,要勇于走新路。如果面对暗礁硬闯不行,或者说代价太大,还可以趟迂回之路。如建立相对完善的债券市场、更多的民间金融机构服务平台等,把构架先搭起来,形成既成事实。到时候,暗礁自然会破,有关方面也不能不承认现实。多少年来,温州不习惯于先做后说吗?谁说金融改革不能这样做呢?选择温州为金融改革试验区,一定程度上不也是一种暗示和默认吗?
总之,温州金融改革这艘航船已经试航,虽不一定能够劈波斩浪、一帆风顺,但只要能够勇闯勇试,也是能够披荆斩棘、闯出一条新路来的。李克强同志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对举国关注的金融改革,相信温州人决不会让国人失望的,也决不会让这个红利旁落的。
(原标题:温州金融改革
既要渡明滩更要闯暗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