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不必喊冤
2012-11-23   作者:叶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字号

 
  叶檀

  现在给创业板下判断还为时过早,但创业板严重的基因缺陷不容忽视,创业板的优势总结必须准确,否则创业板的基因改良将越改越偏。
  有文章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以现金回报投资者的意识较强,分红水平较高,分红力量在三个板块中居首。不过,以目前创业板的分红来衡量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有误导之嫌。
  先看分红。
  通常来说,长期稳定分红是衡量上市公司是否走向成熟期、是否有回报投资者诚意的重要指标。顾名思义,创业板并非处于成熟期的上市公司,其特点是公司盈利不稳定、投资者收益不稳定,风险较高,既有市梦率公司,也有“市残率”公司,上市不久业绩就摇摇欲坠。
  投资者既要看到创业板上市公司分红高的事实,也要认清其圈钱多、短期能够分红、长期不稳定的现实。一方面,从2009~201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重为36%,高于主板的31%和中小板的24%。2011年度,共有275家创业板公司提出现金分红方案,所占比例为94.2%,拟派发现金股利82.6亿元,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达39%。另一方面,按照网上发行日期计算,截至今年10月底前,共有356家创业板公司进行了IPO,平均发行价格为29.69元/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5.85倍,计划募集资金874.95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则为2314.55亿元,超募资金总计1439.6亿元,超募比例为165%,平均每家创业板企业超募资金达到了4.04亿元。
  换句话说,创业板公司从市场上获得了大量的资金,短期内有高资本公积与充足的现金流,也就有了现金分红、分红股扩大股本、做高二级市场股价的底气与动力。创业板成立三年,重要股东(大股东、董监高及持股5%以上的股东)在二级市场共计发生了2603宗股份增减持,减持达到2236宗,共187.2亿元,增减持比例达到1:18。
  如果未来数年,创业板中上市达到三年以上、大股东套现压力小的公司能够跟随业绩连续分红,回报投资者,到那时,我们再鼓掌不迟。现在很多公司分红,不过是股民自己吃自己的肉,没什么可值得赞赏的。
  再看创业板的业绩。
  据深交所统计,2009年~201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14%。从整体来看,相对于主板和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营业收入还是保持了较快的增速。从净利润增长情况看,据统计,2009年~201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11%,净利润的增长率相比营业收入增长率30.14%稍慢。其中,200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为50.16%,201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为43.11%,201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为18.41%。
  业绩增长可能有坑,如果业绩增长主要源于主营业务上升、管理层的辛勤耕作,这样的业绩值得欣喜,很可惜,大部分创业板公司并非如此。
  《理财周报》统计2011年数据显示,创业板公司业绩增速略高于主板和中小板。创业板净利润增长率达到15.25%,高于主板的13.36%,中小板的10.31%。但是,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创业板的业绩增速只有13%。此数据与深交所数据略有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创业板由于募资超过预期,受益于利率收益等非经常性损益。2011年,311家创业板公司净利润总额为235亿元,而利息收入总额为31.3亿元,占比为13.3%。“超募王”国民技术2011年利息收入高达5911万元,为创业板最高者。这5911万元的利息收入,无形中提升了国民技术41%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率增长才能挤出水分,在此方面的数据,主板公司较优。
  在做具体数据分析时,必须要剔除政府补贴、超募利息收入等因素。
  创业板有创业板的特色,拿创业板的稳定性与主板相比是不公平的,拿主板的成长性与创业板相比同样是不合适的。实际上,创业板只要产生几家能长期发展、拉动中国高新技术的龙头公司,就算完成了任务——最好的创业板美国的纳斯达克标准也不过如此——何必想要尽善尽美呢?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创业板如何成为创新乐园? 2012-11-19
· 新三板才是真正的创业板 2012-11-16
· 创业板公司原始股东5年赚40倍 2012-11-16
· 完善创业板市场机制的努力方向 2012-11-14
· 纳斯达克对中国创业板的启示 2012-11-0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