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汇丰银行发布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50.4,较10月49.5的终值继续回升,这是该数值在连续13个月低于50后首次重返荣枯线以上,表明制造业回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虽然宏观经济企稳上升、制造业回暖,但恐怕难以确定经济增长动力已经恢复。 自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GDP增速已经连续7个季度回落。外需不振,内需增长较慢,明显延长了实体经济的去库存周期。直至今年10月,最新一轮的去库存周期才接近尾声。在“再库存”的带动下,加上投资项目落地加快,多项宏观经济指标运行出现回稳态势。但微观层面企业经营困难没有明显缓解,应收账款仍在高位,外部需求依然疲弱,出口在10月份增长11.6%后再度走软。 从汇丰11月PMI的预览指数中的分项指数看,“再库存”拉动制造业景气增长的特征较为明显。11月,制造业新订单扩张减速,出厂价格转向下降,采购库存转向扩张,产成品库存萎缩减速,显示市场需求依然疲软,企业未来预期总体较为谨慎。特别是制造业投入价格加速上涨,导致企业采购数量加速扩张,而供应商供货时间拖延加剧。由此不难发现,当前宏观经济回稳的基础还很薄弱,而制造业投入价格上涨较快,反映出通货膨胀隐忧依然存在,对此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宏观经济增长放缓,金融风险浮出水面,企业之间三角债务链条关系复杂,拖欠贷款、拖欠货款的事件增多,这将会明显增加宏观经济运行风险。从监管当局的数据看,今年我国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增加较多,且不良贷款余额连续增长,以信托为中介的影子银行体系融资规模和风险增长较快,还有一些尚未完全暴露可能存在逾期的贷款,都将增大宏观金融的不稳定性。对此,需要高度警惕,尽早摸清信贷资产质量,建立应急处置预案,着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综上分析,在全球经济普遍放缓背景下,我国经济率先恢复增长动力的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当前宏观经济回稳,主要是“再库存”的拉动,但疲弱的市场需求很难扩大微观层面的“再库存”规模,这也决定了我国制造业回升的力度与空间将十分有限。房价上涨预期再次形成,而宏观金融风险增大,将是阻碍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两大因素,需要高度关注,加强政策储备研究,以及时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