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洛阳钼业和浙江世宝两家公司
“瘦身”IPO之后,A股市场上又出现了“瘦身”再融资。报喜鸟公告称,11月22日至26日停牌,公开增发500万股A股,增发股数较原计划缩水幅度达95%。 “瘦身”发行显现出当前股市的困境。报喜鸟采取公开增发的再融资方式,增发价格为9.26元,而其股价近日大幅下跌,11月21日收盘跌至9.19元。换言之,报喜鸟公开增发尚未实施,但已跌破增发价格。根据安排,本次发行由主承销商中航证券组织的承销团以余额包销方式承销。在外界看来,这样的发行有些看不懂。对报喜鸟而言,迷你增发难以满足资金需求,剔除发行成本后,公司实际募资所得非常有限。尽管报喜鸟不是亏本再融资,融资金额也多于浙江世宝,但仍属于所得资金有限的无意义增发。对主承销商来说,提前破发的报喜鸟公开增发难免遇到冷场,余额包销的风险相当大。 那么,外界眼里无意义且风险极大的报喜鸟增发,是否另有隐情?这已经引起相关媒体的猜测。据报道,报喜鸟董秘向媒体表示,“(这个价格增发)我们公司是低估的。但这个项目也做了很长时间,考虑到合作伙伴
(中航证券)长期合作的想法,所以还是发一点。
”另有投行业内人士评论,“像这种做了快两年的项目,如果真的不做了,对士气也是打击。如果发出去的话,最少这个团队没白做。
”由此,报喜鸟的迷你增发,被怀疑是不是为了不让券商“竹篮打水”。 今年以来,IPO发行放缓,投行日子难熬,不时传来裁员、减薪及保代过剩等不好消息。有统计称,前三季度大部分券商仅承销一两个项目,承销和保荐费收入低于6000万元,若以保代人数为40人左右的中型券商投行计算,每年的营运成本至少在9000万元以上,IPO业务陷入严重亏损。三季报显示,上市券商的投行业务收入普遍下滑,其中有5家券商的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下滑幅度超过50%。在此困境下,面对IPO及再融资项目或将“搁浅”,投行的着急程度不逊于发行融资的企业。倘若主承销商认定报喜鸟的股价被低估,先赚取承销费再图包销股解套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可问题在于,若IPO及再融资出现“瘦身”发行只为券商的现象,对中小投资者不是一件好事。其一,置中小股东利益于不顾。尽管报喜鸟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6.78%,公司创始人今年以来多次增持,但下半年的股价跌幅明显超过大盘。随着增发实施在即,报喜鸟11月以来的累计跌幅达12.06%,而同期中小板指的跌幅为6.11%。其二,“瘦身”发行留下后遗症,企业融资并非圈钱少就强于没机会。正如有的专家指出,募资不足导致投资项目落空,影响企业的后续发展,将难以达到盈利预期。
IPO“瘦身”发行还会在二级市场引起新股恶炒,浙江世宝创13年来新股上市首日最大涨幅,是一个影响极坏的例子。其三,IPO及再融资需求多少往往被认为是市场行为,可如果
“瘦身”发行只为券商,市场行为岂不是被扭曲?投资者不禁要问,熊市中的折价发行及“瘦身”发行冲动依然强烈,会不会因为其中多了券商利益的推动?其四,或潜藏业绩变脸风险,更可能发生券商“只荐不保”。国内对不负责任的保荐机构惩戒不严,若券商行为过多在发行中起作用,中小投资者将成为利益受损的一方。 当前IPO及再融资需求形成“堰塞湖”,“瘦身”发行引起关注。出现
“瘦身”发行只为券商的市场担忧,更说明“瘦身”发行并非疏导“堰塞湖”的有效解决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