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各利益相关机构的意见,美国监管机构几天前决定无限期推迟“巴Ⅲ”的生效日期。这是奥巴马成功连任之后发生的让其“感觉不爽”的决定。但从奥巴马在竞选演讲中誓言会继续推动金融监管改革的决心来看,美国推迟实施“巴Ⅲ”应该不会影响金融监管改革。
美国新版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加强金融监管改革的产物。该法案将严格监管美国银行业进入高风险的衍生品市场,限制银行投身对冲基金以及其他投机性交易的能力,对提供信用卡、住房抵押贷款等关系民生的金融机构更严格监管,旨在维护美国金融机构稳定,保护消费者金融权益。该法案实施两年多来,主要参与和执行机构在执行法案方面已取得有意义的进展。截至今年7月18日,该法案需要制定的243项规则中已有91%被提议或完成。而且,该法案实施以来,美国银行机构的资本增加了逾4200亿美元,构筑了应对不可预期损失的缓冲器;同时,美国企业获得的信贷上升了15%,企业增加了380万个就业岗位,美国银行机构还有效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增长。就金融监管而言,联邦监管的范围已从此前的传统银行扩大至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掉期、衍生市场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票据交换所和交易所等。目前,联邦存款保险覆盖了55%的消费者与企业存款,高出2008年初的52%。消费者金融保护局运行两年多来,较成功地扮演了“负责实施美国有史以来最严厉的金融保护措施,成为金融机构的监视器”的角色。
而“巴Ⅲ”是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最重大的一项监管改革。与巴Ⅱ相比,巴Ⅲ加强了业务结构导向,体现“审慎监管、多元补充”,更多地体现同层次的补充提高。具体而言,杠杆率补充资本充足率监管,资本质量补充资本数量监管,流动性监管补充资本监管,逆周期资本监管补充顺周期资本监管,宏观审慎监管补充微观审慎监管等。尤其是宏观审慎监管是全球金融监管体系发展的趋势。而逆周期监管是为了防范在信贷高速增长、系统风险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的信用泡沫。
但随着“巴Ⅲ”的生效日期的日益临近,美国银行业却越发感到压力重大。
“巴Ⅲ”规定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需要建立额外的“资本防护缓冲资金”,总额占风险加权资产的1%至2.5%。在美国金融稳定局公布的需要增加资本的银行名单中,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的资本防护资金必须提升2.5%,美国银行、纽约梅隆、高盛、摩根士丹利需提升2%,此次跻身这份名单的富国银行则需提升的资本防护金比率为1%。如果“巴Ⅲ”新规马上付诸实施,美国最大的19家银行可能面临高达50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再加上可能会把美国经济再次拖入衰退的“财政悬崖”日渐临近,不但导致美股持续低迷,更令美国银行业忧心忡忡,商业贷款随之增长放缓进而拖累银行的利润率。由于证券投资回报率不断下滑,越来越多的银行争相发放贷款来抵消利息收益率下滑的影响,而竞争导致的定价压力会让贷款业务的收益率进一步下降,最终会影响资本充足率。此情此景,真让美国银行业坐卧不宁。
更别说,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之后推出了数轮量化宽松政策,如果美国明年如期实施“巴Ⅲ”,就相当于对美国银行业实施紧缩政策,进而会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压力上涨,本来紧缩的信贷可能会更加紧张,这岂不是与美国当前的量化宽松的大背景相背离么?
如此看来,美国推迟实施“巴Ⅲ”,也符合宏观审慎资本监管的原则,即资本监管要求应在经济上行时更为严格,而在经济衰退时相对宽松。不过,由于美国是全球经济、金融最强大的国家,其金融发展和金融监管改革的一举一动对全球影响极大。所以,尽管美国并不是最先宣布推迟“巴Ⅲ”的生效日期的国家,但美国此举的“表率”作用甚大,很有可能促使其他成员国纷纷仿效。眼下,欧盟还尚未明确落实银行监管新规的时间表,还有一些国家的监管者和巴塞尔协议的成员国也准备商讨跟进,欲延期执行“巴Ⅲ”。若果真如此,则美国宣布推迟执行“巴Ⅲ”,不仅会加重业界对于推进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国际进程会被阻断的担忧,而且,巴塞尔协议的影响力也会大大减弱。
鉴于此,下一步,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除了着力解决法案运行两年多来所暴露出的监管漏洞和缺陷,使法案改革更加完善,以确保美国的金融体系稳健安全之外,更重要的,在当今的全球化趋势下,美国的金融监管还得超越国家利益,依靠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才有可能真正实施有效监管。为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形下甚至“蹦一蹦”就能符合“巴Ⅲ”的情况下,世人希望美国银行业还有监管机构能在落实银行资本新规方面减少拖沓,以免让G20将其作为负面典型而“公开点名”。
现在就看即将开始第二任期的奥巴马在金融监管改革上究竟如何继续推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