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股市比作一个“投融资业务大厅”,目前来办理公开发行并上市业务的企业,已排至800余号。不过,由于市况不好收益率不高,众多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不强,资金供给紧张。于是排队客户的预期不断被打乱,而投资者早已另寻他路。 面对这种复杂情况,作为“投融资大厅”的管理者应该怎么办? 如果这是一家纯粹的市场化机构,经过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讨论后,可能会迅速拿出一套最经济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但如果这家机构是承担维护市场稳定和发展的监管部门呢? 时隔三周,证监会发审委将于今日重启融资审核,珠海港配股发行将上会。其实,最牵动市场神经的是,截至目前,排队等待在沪深交易所发行上市的企业总数已上升至800家。其中,91家企业已通过发审会审核,正在等待最后一步即在交易所发行上市。此前,证监会相关人士曾表示,虽然发审委工作会议暂停,但相关拟上市企业材料受理及初审都在正常进行。 笔者认为,“IPO业务大厅”排至800余号,将检验监管层深化下一步改革的决心。往往是在经济下行周期或市况低迷阶段,问题才会充分暴露。“不畏浮云遮望眼”,朝着既定的市场化方向继续推进和深化新股改革,才是正确的出路。从这个意义而言,巩固、深化改革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 首先,尊重市场自身节奏,让投资者真正对发行上市投票。 众所周知,由于轻投资、重融资的旧习以及相关制度缺失,A股历史上发行上市失败的例子屈指可数。在事实上,发行上市制度一直在为拟上市企业“打包票”。 现在,这种旧习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企业想上市融资,能否发行成功、发行价格多少,应交由市场投资者决定。发行失败的企业自然会退出市场,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必然会被筛选出来,最终实现优胜劣汰。这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原则。 只有彻底消除“打包票”的习惯思维,拆除制度性“保障”,才能让投资者真正对发行上市投票,才是真正尊重投资者、尊重市场。 其次,提高上市门槛,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一面是800家排队等待发行上市,一面是市况不振人气持续低迷,这说明当前阶段市场的供需出现显著失衡。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发行上市门槛显然是必要的。监管层不应该做裁判员,干涉具体企业的发行上市,却应当制定和完善市场的游戏规则。 据报道,监管部门有关人士曾表示,“中国的发行市场一直是在宏观上供大于求,在微观上求大于供”。这恰恰说明从宏观上提高发行上市门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再次,进一步降低发行市盈率,平稳接轨二级市场。 此前缩股和“低价”发行的洛阳钼业和浙江世宝,在上市首日均遭到爆炒。部分人士对此作出错误解读。事实上,这两只新股此前已经在香港市场发行上市,每股价格都已经有了相对较为成熟的市场依据。参考其H股价格定价,这两只新股发行价格不可谓不合理。 本来是合理的“平价”发行,却恰恰因为这种“平价”发行的新股太少,而被部分投资者误解为“特价”发行,自然容易被爆炒。所以,给投资者更多的类似于浙江世宝和洛阳钼业这种合理定价的新股选择,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新股市场化改革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