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这个几年前还不为公众熟悉的专业术语,如今已成为市民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自从家里有了小宝宝,笔者也开始特别关注空气质量,如空气净化器、防PM2.5口罩等用品,也自然列入购物清单。不过,正如此前媒体所报道的,市场上打着PM2.5旗号的商品忽如一夜春风来,让人挑花了眼。这方标榜自己的产品是采用权威的检测设备,那边坚称别家的产品都不符合行业标准。看来,由PM2.5引发的商战才刚刚开始。 就拿方便实用的口罩来说,笔者发现,目前市面上不少活性炭口罩都打上了“防护PM2.5”的旗号,号称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其实,活性炭口罩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物理活性吸附。央视新闻报道就指出,活性炭口罩可有效吸附空气中的苯、甲醛等有害气体,但对于细微的颗粒达不到有效的阻挡效果,更不用说是PM2.5颗粒物。若稍不加注意,消费者很可能就被商家的广告语所忽悠了。 确实,很多消费者最关心的是,到底哪些产品能真正起到防护PM2.5作用,如何来鉴别评判?当PM2.5商机愈演愈烈,而行业标准尚不清晰时,笔者认为,我们一方面呼唤行业标准早日出台,一方面也需谨防企业绑架行业标准。 根据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针对包括PM2.5在内的空气监测总投入将在百亿元,空气净化领域市场规模超千亿元,其中前期投入将超过20亿元。在诱人的商机面前,标准将以何为标?我们不得而知。据悉,目前中国PM2.5监测设备具体采取何种标准还未定论。有消息称,由于新的标准尚未确定,各地已停止监测设备的采购,部分公司的生产近乎处于歇业状态,大家都在通过各种渠道打探消息,瞄准的正是监测市场背后的巨大商机。 行业标准作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入市准则,相关企业的虎视眈眈不难理解。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备受争议的生乳新国家标准。自生乳新标准实施后,陆续频繁曝光的奶粉事件使得国产乳业遭遇信任危机,有业内人士甚至犀利指出
“中国生乳标准被个别生产常温奶的大企业绑架”。 据报道,目前《抗菌防霾日用口罩》和《抗菌防霾日用无纺口罩》两个标准已获得质监部门的批准备案,将有望升级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笔者以为,标准的呼之欲出是好事,但希望相关部门能从宏观上予以客观公正地指导,让参与企业更加透明公开化,并将标准尽可能解读清楚,更甚者能否让媒体、公众等都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订过程中,以保障行业规范发展。希望“绑架”一说不过是笔者的杞人忧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