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融资的舆论暴力不利市场发展
2012-11-15   作者:付建利(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员)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A股市场总是习惯于为新股发行(IPO)和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步伐而一惊一乍:某个时候新股发行和上市公司再融资歇步了,市场情绪也随之乐观起来;某个时候IPO或再融资提速了,市场信心陡然下降,甚至出现股指大跌。这种对IPO和再融资一惊一乍的情绪发泄,在于部分人不加区别地将融资行为一概等同于圈钱运动,绞肉机、抽血这些充满了感情色彩的词语更像是一种舆论暴力。它既反映了A股市场机制的不健全,也反映了一些人根深蒂固的行政市、政策市思维,此种思维长期存在对股市持续健康发展有害无益。
  本周二(11月13日),一根中阴线突袭而至,2000点关口岌岌可危,尽管昨日股指有所反弹,但量能明显不足,市场人气仍然较为低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11月13日一则上市公司再融资或将提速的消息。有传言称,上市公司再融资审核将于元旦下放至两大交易所。有市场人士据此认为,这必将加大市场的扩容压力,对A股无疑是雪上加霜。实际上,当公众把股市融资的焦点放在IPO上面时,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已“蔚为可观”。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累计已有117家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实施了再融资,募集资金总额已高达2905亿元。同时,另有6家上市公司完成了配股再融资,共募集资金111.97亿元。
  担心当然有一定的道理,目前股市行情低迷,大小非解禁的压力本来就很大,这个时候再融资提速来“凑热闹”,岂不是让A股不堪重负?实际上,长期以来,A股市场都有这种思维惯性:一旦IPO放缓节奏或上市公司再融资减速,股指就可能反弹;一旦IPO或再融资加速,比如2008年某保险公司推出1600亿的巨额再融资计划,让A股市场惊恐声一片,股指节节败退。而今,再融资加速的声音又起,A股又打起了踉跄。投资者视融资如洪水猛兽,只因为确实有一些公司罔顾投资者利益,上市的主要目的就是圈钱,这样的融资行为,这样的上市公司,A股市场怎能承受得起?
  但经过二十年左右的发展后,A股的市场化水平已大为提高,一概将IPO和再融资等同于圈钱,未免偏颇,也不公正,毕竟股票市场的一大功能就是融资,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你认为一个企业上市就是专门来圈钱的,新股发行也是“三高”发行,那么,你可以完全不理会它,也许这种股票就在市场上发不出去了。
  问题是,目前不少投资者一边厢蜂拥而去买新股、炒新股,一边厢却又大骂三高发行、新股泡沫,呼吁行政干预停发新股,这显然是不理性的行为。洛阳钼业、浙江世宝在行政手段的干预下,发行价确实是下来了,结果呢?股票上市第一天就暴涨,这说明市场上总有一批投机分子,热衷于炒作新股,制造新股泡沫。以机构投资者来说,公募基金在新股发行时关系报价、人情报价已屡见不鲜,这种行为与监管层停不停发新股,其实关系并不大。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认为,监管层和市场各方应该着力的是造就更加市场化的股市环境,让投机炒作者遭受惩罚,斩断新股发行中的多方哄抬发行价利益链,让市场得到有效的休养生息,能够健康循环。
  任何一个健康的股票市场,融资功能都是基本功能之一,只不过融资不仅要着眼于自身发展,更要有回报股东的意识及实际行动,投资和融资功能应该形成正向循环,而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动辄用圈钱、抽血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新股发行和上市公司再融资,企图用这种舆论暴力胁迫监管层用行政手段干预股市的融资行为,其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很容易事与愿违,不利于股市的长期健康发展。市场的问题还是要让市场来解决,要完善市场化制度,该发行的发行,该退市的退市,让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都一起在市场的河流中大浪淘沙,健康成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多家房企再推融资计划 2012-11-15
· 温州房产开发融资“换档” 2012-11-14
· 信贷增长“不给力”为何融资规模大放量? 2012-11-14
· 中国社会融资结构呈现优化态势 2012-11-14
· 融资模式改变正影响股市格局 2012-11-1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