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被中国拒绝,几百吨生活垃圾正在被运往它们的老家——英国”,英国《每日电讯报》12日的这一报道引起不少关注。文章引述英国环境署的话说,如果伦敦当局想不出解决办法,英国人很快将会看到沿街垃圾成山的场面。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和环保意识的苏醒,洋垃圾被输入中国将越来越困难。(11月13日《环球时报》) 无论是从环境保护、民众健康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大国形象而言,或是打击走私,都应该坚决向洋垃圾说“不”。日前,十八大报告又提出了“美丽中国”这一概念,意味着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将会提到重要位置,就更不能给洋垃圾在我国存在任何机会。 不过,仅仅让洋垃圾滚回自己的“老家”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深刻反思洋垃圾存在的土壤、流入的管道以及治理的力度。从英国每年输入200万吨垃圾来看,洋垃圾在我国仍然有生存的土壤。那么,洋垃圾的消费市场究竟是在偏远地区的农村,还是也流入了部分城市?洋垃圾的库房及加工厂,究竟是在“莲角”、“碣石”、“赣榆”这样的老地方,还是已经转移了新地方?洋垃圾生产加工到底是由明转暗,还是某些地方为了GDP公开支持“洋垃圾经济”?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洋垃圾多是走私进来的。但在今年6月,南京海关查获4000吨洋垃圾。这说明,洋垃圾流入我们的管道不少,不仅会走“大道”,还有很多走私的“小道”。2002年,为严惩走私“洋垃圾”这种不法行为,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四)单独作出规定:逃避海关监管将境外固体废物、液态废物和气态废物运输进境,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样的处罚力度是否适合今天,我们还需三思。另外,也需要反思监管,据悉,在洋垃圾屡禁不绝的背后,是一件旧衣服九个部门管的扯皮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