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全球经济危机未解,甚至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中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正与经济衰退作艰苦卓绝的斗争。不过,在此危难时刻,西方世界给我们送来了最需要的乐观精神与信心——中国可能最早会在2016年,也就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新任期内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这份雪中送炭的喜悦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北京时间11月10日送达。当日,该组织发布了一份题为《展望2060:远期增长的全球视野》的报告,认为依据购买力评价,中国GDP超过美国,需要四年,而超过欧元区总和,则仅需一年。这意味着,届时中国将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老大,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向前的动力火车。 或许受此消息刺激,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再破6.30大关。11月1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2920元,1欧元对人民币8.0044元,100日元对人民币7.9151元, 不可否认,OECD如此提气的好消息给笔者带来了兴奋感,带来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不过在短暂的高兴之后,笔者却有更多的忧心。中国经济真将迈入世界老大行列?或者世道变了,全世界已做好了心甘情愿迎接“老大”中国上位的准备?如果不是,报告的背后逻辑是什么?里面存在何种阴谋? 客观分析,OECD对中国的分析可以说是大忽悠。去年,中国的GDP为47.15万亿元,约合7.3万亿美元,而美国的GDP则高达15.09万亿美元,中国的经济总量约为美国的40%,如果看人均收入,那中美经济就更不在一个档次上,目前,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为美国的16.6%,而该报告表示,50年后这一数字将增加到60%。 虽然日前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中国经济今年的增速有望达到7.5%,比美国经济百分之二三的增速快了许多,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美国主导全球经济、拥有全球货币发行权的环境下,中国经济想在4年内超越美国,可谓是痴人做梦。即使中国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国经济总量也远不如美国,离全球第一,还有遥远的距离。 中美经济的差距是如此的明了、清楚,那么为何OECD还要大肆鼓吹呢?俗话说,无利不起早。OECD如此谄媚中国的背后,除了说明经济预测界的悲哀之外,或许其还有不可告人的一面。 11月12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再破6.30大关的结果,应该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最乐意看到的情景。近年来,美国一直逼迫人民币升值,但效果不彰。如果中国经济“被第一”了,那么其将找到让人民币继续单边大幅度升值的完美理由。这对中国经济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由于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25%以上,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点,都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出口,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除了人民币升值问题,“全球第一”的中国经济,还将面临西方政客对中国敌意的增长。近年来,由于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长,中国威胁论从未间断,甚至有被推波助澜的趋势,今年美国的大选就清楚地体现了这一点:无论是赢家奥巴马,还是输家罗姆尼,他们都把攻击中国、打压中国视为获取选票的策略。为达此目的,他们不断制造摩擦,华为、中兴、三一重工以及众多的中国光伏企业纷纷受到歧视与打击,眼下就连中石化收购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的命运,也掌控在美国人手里。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支付版权费、商标使用费、特许经营费最多的国家之一,外国公司通过在中国贴牌的加工贸易获得了高额的附加值,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各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但这似乎并不能改变中国企业遭歧视的现状。 最近以来,除了美国,欧盟同样对中国光伏业十分“来电”,如果不出意外,其跟随美国脚步制裁中国光伏业的措施将很快到来,与此同时,欧盟在承担碳排放量责任问题上也将死缠中国,而在IMF增资问题上,西方国家也会继续鼓吹中国做冤大头。 对于“世界第一”,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应该说,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与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要看到,中国经济的地区差异、结构失衡、分配不均、贫富悬殊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解决。只有实现了上述目标,人民幸福了,国家富强了,那时的世界第一,才值得欢庆,才值得铭记,才值得自豪,才是真正的幸福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