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专门辟出一个章节,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未来勾画出一个天蓝、地绿、水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这是十八大报告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中的一大亮点。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以不断消耗资源和制造二氧化碳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从全球范围看,节能、循环、低碳正成为新的发展方式,“绿色工业革命”已然拉开帷幕。快速发展中的中国,也必须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对生态文明的追求,既意味着旧模式的终结,也预示了新市场的开启。中国经济将由此获得广阔发展空间,进而为投资提供更多机会。 在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都与绿色发展密切相关。到2020年,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有望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5%,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这是一场深刻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蕴含着极大的投资空间和投资机会。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估算,“十二五”期间,中国绿色投资将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这可能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绿色投资。 具体而言,绿色投资的领域主要包括生态建设,比如对林业、水利、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治理等方面的投入;环境保护,比如对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节能减排,比如发展绿色建筑、绿色材料、新能源汽车等。 根据已经公布的有关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投资约1.5万亿元,优先实施8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开展一批环境基础调查与试点示范;投资近2.4万亿元,用于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专家们预期,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政府还会出台更具体的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方案,相应投资额将继续大幅增长。 除了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社会资本也会将更多的目光转向和绿色发展有关的产业。根据投资咨询机构的研究分析,自2008年以来,风险投资和股权直接投资投向清洁技术的案例,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2009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位列全球清洁技术领域投资额第一位。2001年至2011年,共有37家环保企业46次获得股权融资,其中水处理、固废处理、环保技术咨询及推广,尤其受到投资方的青睐。此外,自2010年以来,先后有6只环保领域产业投资基金成立,资金规模达到158亿元。 虽然,绿色投资周期长、资金量大,但在全球“绿色工业革命”竞争中,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在加大投入,进行科技研发和推进产业化。可以预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重要地位,未来必将催化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绿色投资的回报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难以用货币单位衡量的。这是因为,生态文明建设更重要的是提供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宜人的环境等“生态产品”,这些将是经济社会赖以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共同分享的“绿色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