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共服务有利经济持续
2012-11-12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评论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字号
  11月9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CPI同比上涨1.7%,环比则下降0.1%。10月份CPI环比时隔3个月后再次由正转负,及同比维持在2%以下,反映短期通胀风险趋向纾缓。
  我们认为,通胀的短期风险舒缓是可以肯定的。其一,目前CPI回落根源于经济增长的持续回落。其次,食品类价格出现增速持续回稳。这一则源自今年以来受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等,农业和农村地区成为经济金融资源配置的一个新亮点,农业供应增加。截至今年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16.29万亿元,同比增长21.6%,高于同期新增贷款增速7个百分点。另外,全球经济再衰退风险概率上升,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腰斩,发展后劲乏力,外需市场容量空间也愈发有限,贸易部门投资回升使经济金融资源流出农业,带动CPI快速上涨的概率也较低。
  我们认为,如果宏观政策走向依然是以基建为主进行大强度投资,经济金融资源将再度趋向基建领域,进而在推高PPI的同时,再度使农业出现金融脱媒效应,导致通胀出现脱缰式上涨势头。其次,由于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农产品产销体系通畅度不够,当前农业日益显现出丰产不丰收之虞,这既不可避免地损耗农民积极性,又会导致涉农金融坏账率趋升,而使金融系统趋向收紧涉农贷款。毕竟,尽管银监会近期出台了《农户贷款管理办法》,并把涉农贷款坏账容忍度提高到3%,但一旦涉农坏账率趋高,金融机构会基于风险收益配比考虑,而变相收紧涉农贷款,进而使农业再度面临供给冲击,推高食品类价格,加剧通胀风险。
  最好的方法是从“公平型”刺激政策替代“增长型”刺激政策。所谓增长型刺激,就是采用投资乘数较大的“铁公基”的投资方式,它短期能快速拉动GDP,但是也带来通胀的危险。而“公平型”刺激政策则将积极财政转向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尽管不能快速拉高GDP,但是却不会增加通胀的威胁。
  而以社会公共服务为主导的积极财政政策,如改革社保医保、加快社会保障房建设和食品安全治理等,本质上是基于公平型的积极财政投资。尽管其对经济增长的成效不及基建投资等立竿见影,投资乘数较小,但却既可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助力经济社会和政府职能转型,还可逐渐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降低民众预防性储蓄。将有助于聚敛经济内生增长活力,提高私人部门的边际投资收益率,有助于凝聚人心增加社会和谐。
  由此可见,当前在基建呈严重超前的投资格局,而社会保障等服务性体系却存在明显的缺口和历史欠帐等下,社会保障类投资不尽为稳增长提供明显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可缓解通胀与稳增长孪生之虞。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免费上网应纳入公共服务 2012-11-01
· 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不能走偏了路 2012-10-12
· 环境公共服务市场化步子还要更大些 2012-10-12
· 找准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着力点 2012-10-08
· 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2-09-2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