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双11”开战前已有网友抖搂有图有真相的“价签戏法”,尽管有线上商家抱怨被迫打折是“温柔的绑架”——我们还是被阿里巴巴披露的数据所震惊:一分钟1000万人涌入天猫,半小时交易额突破10亿,两小时交易额抵去年全天,8小时交易额突破50亿……
这些不断刷新纪录的数字,让人艳羡的同时也促人思考。
首先,经济学意义上的促销疲劳存在吗?放眼今年的电商圈地战,从6·18到8·15,不少专业人士大呼“连续不断的电商价格战已开始让用户麻木”,预言用户对电商促销的兴趣已经大大下降,但是,今年天猫“双11”的一个个数字显然轻飘飘推翻了类似观点。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
其次,在宏观经济形势言必谈“消费疲软”的今天,那些涌向支付宝的海量人民币令零售业分析师大跌眼镜。其实,就像文化繁荣之于经济危机一样,零售业井喷对于下行探底的经济也未必真就不可理喻。马云说,国内电商的发展是对传统商业生态系统一次革命性的颠覆,是“狮子吃羊”的游戏。这话有些玄乎,对消费者来说,模式或营销其实都是浮云,性价比才是判断“挑逗”抑或“真情”的唯一标准。没有大尺度的折扣,资源配备、支付稳定性、技术保障等“花活”玩得再好,迟早也会被现实归谬。
线上惊心动魄的价格真的对线下的价签没有丝毫触动?说得惊悚一点,今日的过度淡定也许迟早以未来的门庭冷落埋单。如同纸质书对于电子书一样,传统零售业面对B2C或B2B的革新,起码眼下还未必是谁死谁活的哈姆雷特式选择。真正值得警惕的是,别等到彻底沦丧了主角的地位,才幽怨地来一句“死跑龙套”的自伤。2009年,淘宝“双11”销售过亿;2010年,这个数字直达9.36亿元;2011年,又刷新至52亿元。在传统零售业一片祥林嫂声的“困难年”里,奇迹连番上演,即便从概率上说,对于这样的增长势头,不找出几点规律实在也说不过去吧。当残存的市场公信与品牌溢价渐次被时间一点一点消耗后,面对天猫的年度狂欢,真不知传统商业到底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