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46.15%私募认为机构入市会给市场带来持续正能量,30.77%私募则持反对观点,23.08%私募持不确定态度。 今年以来,管理层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引入境外长期资金的力度较大。证监会有关负责人11月6日表示,今年8月以来监管部门共新批了
19家
QFII资格,QFII汇入资金新增近34亿美元。此外,7月以来超170亿元境外资金通过RQFII投资A股市场。 QFII的入市态度较为积极,相比之下,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私募有些“暧昧”,看好机构入市正能量的私募占比未过半数。事实上,态度不明朗的机构不单是私募,机构整体的分歧依然较大。正如此次私募调查反映的情况:看好者认为,增量资金的介入加上环境的稍微好转,能给市场持续注入活力,带动市场的上涨。谨慎者表示,机构入市也可能仅仅只是短期的行为,并不代表会有持续性,对市场也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正因为机构分歧的存在,散户投资者在听到QFII等入市好消息的同时,没有看到股指有明显的起色。9月以来的几次反弹,均在前期政策底2132点附近无功而返,股指现已重新跌回2100点下方。从资金面来看,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善。
QFII占A股市场的份额很低,单靠QFII捧场难以实质性改变资金面。另一项新公布的数据表明,上周股市依然处于“失血”状态,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银证转账净流出4亿元。8日更是传出消息称,多家基金研究机构仓位测算分析师向媒体透露,近期公募基金出现较为极端的减仓行为,股、混型开放式基金减仓幅度超过3%,前十大基金公司无一加仓。 从汇金增持、保险巨头加仓,到QFII加大配置,银行股似乎正在成为宠儿。三季报显示,QFII三季度末前五大重仓行业分别是金融服务、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建筑建材和交运设备,其中持有金融服务市值达348亿元。在近期的大宗交易市场上,也经常可看到QFII大举买入银行股。可糟糕的是,三季度十大机构减持最多的蓝筹股中,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4只银行股上榜。农业银行三季度合计遭机构投资者减持101266.74万股,减持股数在A股上市公司中居首;工商银行被机构减持63415.42万股,是三季度遭减持市值最多的一只股票。其中,工商银行同时出现机构减持与增持的现象较为明显,列入其十大流通股行列的3个保险资金账户共增持2793.99万股。 一边有机构看好低估值买入,另一边有机构减仓出走,A股市场在维稳行情中得到喘息,但并未实现根本性逆转。导致分歧较大的主因之一,是期待宏观经济进一步走稳与反弹的机构占比不小。现有的数据带来经济增长企稳回升的预期,但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不确定性没有完全消除,机构还不会一致放弃不确定态度。在谨慎者看来,改变股市的将是宏观经济走势,而不是QFII等机构入市本身的效应。无论汇金增持、大股东增持,以及QFII增加配置,都没能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对于占市场更大群体的散户投资者,同样不具备“一呼百应”的效果。 “蓝筹股显示罕见投资价值”的提出已有8个多月,股指却越跌越低,根源在于投资者信心匮乏,被长期的赔钱效应困扰。尽管蓝筹股跌至公认的低估值,但投资者对抄底做多还是十分谨慎。长期熊市留下的阴影,以及股市本身存在的问题,导致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被夸大,机构的谨慎态度没有整体性扭转。正能量的积聚是客观事实,较之去年的股市环境确实发生了较大变化。不过,正能量的厚积薄发需要时间,短期内恐怕难改反复震荡的市场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