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体报道说,浙江多地楼市遭遇寒流,前些年风光无限的炒楼团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套牢的房地产资金重新考虑回归实业。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各种政策措施都在不断引导资金回流实体经济,而近期实体经济显露复苏迹象,未来游资回流进程有望提速。 报道中所说的炒房资金回归实体的现象,确实已经在之前楼市炒作较为严重的二三线城市出现,譬如在浙江嘉兴等地,受当地楼市价格下滑等因素影响,传统炒楼资金在楼市的收益率急剧下降和政府对楼市调控的政策意图始终未有放松的情况下,对楼市的兴趣已经有所下降,在目前实体经济扶植政策相对较多的情况下,选择回流实业。这样至少可以保本微利经营,即便真的出现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也可以迅速撤资,不会像楼市炒作那样深套其中,无法抽身。 但是目前资金“弃虚回实”现象仍未波及到楼市核心的一线城市,譬如京沪深广,甚至像杭州、南京这样的省会级城市,也鲜见这种情况。事实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北上广深等10大典型城市土地均价比去年同期还增长了10.8%,为今年来首次上涨,环比涨幅更是达到了30%,创下今年新高。除此之外,世茂、越秀、招商、中海等大型房企已经提前完成年度计划。资本市场对房地产板块的看法也趋于乐观,上周该板块累计涨幅达到8.5%。 媒体消息还显示,即便在目前调控仍保持相对高压的情况下,上游房企拿地的积极性仍然很高,而房企高成本则必定会导致终端新房售价居高不下,最终带动周边二手房价上涨。如果一线核心城市的二手房价上涨动力仍然存在,那么就很难肯定未来炒楼资金的利益链会出现断裂。目前这些城市相关资金近期至少仍处于观望阶段,出现大举回流实业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如果一线核心城市的炒楼资金未能回流,那么全国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的资金回流也很难长期持续。 从政策目标来看,政府调控楼市的主要目标是维持经济金融体系的平稳发展。经济方面希望逐步从土地财政依赖中解脱出来,推动实体经济复苏,早日实现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降低房地产对其他消费投资的“挤出效应”。但同时金融体系稳定方面,则不希望地产经济过快调整,对银行金融体系形成直接的冲击。因而在两难抉择中,政府很可能会选择房地产渐进式调控的措施。通过推动收入增长,控制楼市达到间接降低房价的作用。 要想在这样的调控过程中逐步推动炒楼游资补血实体经济,从理性预期经济学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改变市场预期。打消炒楼投机者的快速上涨预期,使其逐步认识到楼市已经逐步进入局部微涨时代,事实上,任何市场化竞争的行业最终都会趋向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再加上未来中国必定人口老化,电子商务取代传统店铺,对房地产的需求逐步下滑,房地产行业也不应该长期处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之上。 其次,对楼市的调控仍应保持高压态势,尤其是一旦出现可能快速上涨的势头,必须采取果断的措施予以抑制。否则容易产生惯性思维,之前楼市调控均因关键时刻偏软导致报复性反弹,如果再次出现调控明显放松的迹象,那么也将引发投机者报复性反弹的惯性思维,加上预期的自我强化效应,反倒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暴涨,到时候整个调控体系可能重新面临失控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实体经济增长的环境。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要落到实处,营改增如果试点效果好的话应该进一步提速扩围。而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也需要进一步优化,推动更多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领域,同时也要考虑制约单纯的资本运作。 从经济学的理论来看,宏观调控历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都是“刀刃上的平衡”。对楼市调控不可能是穷追猛打快速把价格打压下来,也不能放任自流直至整体崩溃,核心肯定是逐步通过渐进调控将房价稳住,避免银行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同时推动炒楼资金回归实体经济,发挥其创新能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回归整个经济增长的正常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