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利坚合众国第45任总统选举的结果将揭晓。不论是来自共和党的威拉德·罗姆尼上台,还是来自民主党的贝拉克·奥巴马连任,都为美国舆论,乃至国际舆论所关切。美国人民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这样的选择将和未来4年美国的走向紧密相关。 美国的选举政治,是典型的“钟摆”式。就选战来看,从各自党内初选再到两党角逐,选举过程相当激烈。但选战过后,不论是哪个党执政,歧见却不如竞选期间所显示的那么大。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会竭力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这一点毫无疑问。 两党政治是在美国宪法提供的稳定结构之内唱对台戏,通过在基本相同的意识形态基础之上的党内与党外不同政见与斗争,来推动国家渐进性的改良。也就是说,无论奥巴马还是罗姆尼当选,具体政策制定上会有差别,但大方向是一致的。体现在内政上是如此,在外交上亦是如此。 今年的选举形势,不同于2008年。回想4年前,奥巴马高举变革的旗帜,以阳光的外形和非裔的背景,凭借着极具煽动性的演讲能力,在其47岁时当选为“美国的CEO”。当时的美国,正经受着一场源自美国、进而冲击了全球的金融危机。美国人渴望着他们的新总统能够带领这个国家走出困局。 4年过去了,应该说,奥巴马交出的成绩单不算差,做了一些事情,但总体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今年的美国经济虽有所恢复,却没能实现整体的复苏。在这样的局势下,谁能够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局,谁就更有可能赢得选民的青睐。但问题在于,无论谁上台,谁都得面对一个个难解的题目,比如,联邦政府债务危机和就业危机,就很棘手地摆在眼前。 在经济形势和就业危机的影响之下,美国人对于大选中的外交因素淡然了很多。这也不难理解。而对于中国人而言,新总统治理之下的美国对华关系将如何演绎,是更为关心的话题。可以预料,不论哪一个政党胜选,不论哪一位候选人成为新总统,他们在对华关系问题上见解与做法或有偏差,但并不会有根本性的差异,不太会脱离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 在奥巴马和罗姆尼的竞选过程中,涉华议题挥之不去。两人争相指责中国,以显示自己在对华问题上态度强硬。奥巴马和罗姆尼在他们前两场的电视辩论中,均针对中国“开火”,最后一场辩论甚至针对中国专门设置辩题。但正如我们在之前的社论中所谈论过的,这种种指责,皆为不出意料的“敲打中国”秀。熟悉美国政治者清楚,这都是司空见惯的选举策略,与中美关系未来的长远发展无本质联系。 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曾声称:“如果我当选,上任第一天就会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即便是如此激烈的选举言论,也不过是表明一个姿态而已。美国政坛元老基辛格说得好,只有对中国缺乏了解的“理论家”才想把中美经贸争端变成一场“战争”。 中美两个大国之间,未来将依然遵循合作与共赢的主基调,这是两个国家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所决定的。美国此前在危机之下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潮,尤其是将中国视为“靶子”,这显然是错误的行径。中美关系是一场“双向”的游戏,双方理应从共同利益出发,给对方更多发出合作的信号,而不是相反。 美国至今仍是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国家元首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美国经济的复苏对于世界经济而言,能产生积极的正能量。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期望新当选的美国总统,能够带领美国经济走向复苏,走出单边思维的陷阱,并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挑战,包括深化与中国的战略性合作。这是一个大国总统的使命所在,也符合美国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