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的一项调查显示,61%的受访者认为央企招聘“很不透明”,18.4%的受访者认为“不太透明”,仅1.9%的受访者认为“非常透明”。同时,89.8%的受访者认为从“非正常渠道”进入的员工会令央企“裙带关系”泛滥。 这个由媒体开展的调查,由于调查范围、抽样、手段上的限制,如将其结果视为国企“裙带关系”状况的“盖棺定论”恐怕有失公允。不过,调查毕竟是小范围内的民意反馈,借助它我们也能更好地知晓目前公众对于国企改革的期待。 按照市场规律,“裙带关系”显然不符合最佳用人原则。国企之所以能够悖逆这种规律,历史因素不可忽视。一方面,凭借特殊的市场地位和各方资源,一定的“裙带关系”可能并不会给国企的经营带来明显的伤害;另一方面,改制后的国企,在用人制度上打破了“单位人”概念,允许对外招聘,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对于国企进一步改革的现实需求。但从这个调查结果来看,从以前的担忧国企经营状况差,到反感其的内部用人猫腻,说明以国企为代表的资源的分配公平正成为新的民意指向。在以后的改革中,这一点应该更加得到正视。 消除国企的招聘“裙带关系”,很多论者认为应提高招聘的透明度。但这个透明度并不只是面向公众这么简单。各方反馈的信息表明,“裙带关系”发展,在国企内部已经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共识,成为显性化的员工福利。特别是一些地方国企,甚至出现了多年不招聘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公开招聘便无从谈起。这里实际上牵涉到的还是国企改革在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问题,需要重新从改制上下手。不过,一些国企内部分配上的争议,表明这种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分配格局,已经出现内生的改革契机。 当前,收入分配改革被作为破除国企垄断优势的一个重要方案提出,其中提出的“控高”措施,很大程度上就是指向国企。事实上,收入分配改革连续多年仍未有确切答案,被指为既得利益阻扰,国企无疑是这既得利益群体中的重要一环,而“裙带关系”又强化了既得利益的板结。这说明,国企垄断地位的弱化,需要靠收入分配改革的深度干预,但收入分配改革的落实,国企内部改革的跟进也不可或缺。可以说,两者只有相互同时挺进,才有可能实现改革的“双赢”。如一些地方国企出现小范围内的结构凝固倾向,这一部分当成为改革的首要目标,否则,收入分配改革措施也力所不逮。 同时,还需深化对国企内部“裙带关系”危害的认识程度。一般认为,“裙带关系”主要伤及的是公民平等就业的权利。而这恰恰只是社会权利结构失衡的开始,其最大的危害应体现在对社会上升通道的阻滞。这意味着“裙带关系”将继续蔓延和扩散,阶层固化的几率就更大。因而,这种情况其实指向另一种必要性越来越凸显的改革——国企人事改革。不难理解,破除了国企负责人的终身制和行政级别,实现职业化,确保其只对企业的经营负责,将有力消解“裙带关系”的生成土壤。 “裙带关系”作为政企不分下国企的一个重要弊端,这种现实越深刻,越证明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它所提示的改革方向和共识,不应被再一次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