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以及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的影响下,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的整体状况并不乐观。
有人认为,现在的广交会,已经不能成为中国外贸的风向标,但事实上,无论是参会的人数及来源,订单的分布,广交会总体上仍然是判断我国外贸形势的最好的温度计。拿成交额来说,今年前三季度,受欧债危机的影响,中国和欧盟的双边贸易总值4109.9亿美元,下降2.7%。但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554.2亿美元,增长9.1%。美国重新取代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一出口大国。而在9月份中国出口值创下单月最高历史纪录的情况下,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速则仍为负值,为-10.7%,尽管好于8月份的-12.7%,但对欧盟出口下滑的态势依然明显,这和欧债危机本身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本次广交会,对欧盟的成交下降了10.5%,和今年前三季度的双边贸易的趋势是基本吻合的。尽管对东盟、中东、金砖四国等新兴市场的成交同比也分别下降了7.9%、5.7%、0.7%,但降幅远远小于对欧盟成交的降幅。
今年广交会参会人数和成交额的双双下滑,也意味着至少到明年,中国的整体外贸形势都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要完成全年增长10%的目标基本不可能。
首先,在发达国家中,目前美国的形势最好,三季度增长在2%以上,而失业率首次掉到8%以下,但要期待美国的消费仍然维持在70%以上的比例也是不现实的,美国在努力恢复增长的同时,也在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模式,改变借债消费和过度消费的弊病。尽管美国取代欧盟再次成为中国第一出口大国,但要维持以前的出口增长量,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基本不可能。
其次,欧盟因为欧债危机迄今没有拿出真正的解决方案,危险的警报仍然没有解除。欧盟要想从欧债危机的大泥潭走出来,最乐观的估计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这意味着,曾经作为中国第一出口目的地的欧盟不可能为中国出口的增长贡献太多。
第三,过去10余年,中国受益于加入世贸组织的“入世红利”,从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从6207.7亿美元增至36418.6亿美元,年均增长21.7%,较同期全球贸易额年均约9%的增速高出1倍多,自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三年稳居全球对外贸易第二大国的位置。以今年的外贸目标为例,如果要完成10%的目标,这意味着第四季度广东一个省都要达到近29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达209%,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基于此,笔者认为,本届广交会折射出的是中国经济转型的迫切。自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经济必须从依靠投资和出口转向依靠内需的重大决策以来,摆脱对高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提高消费在总产出中的比重以来,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学界,都将之作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发展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国内需求通常会成为增长的重要发动机,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尤其如此。这是改变中国经济“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基本国策。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既给了中国再次修正经济增长动力的机会,同时,也使得这种迫切性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度蔓延和欧债危机的发酵而咄咄逼人。今年前三季度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是-5.5%,下拉GDP高达0.4个百分点,而广交会的成交下降也意味着这种态势将会持续。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贯彻
“内需驱动”的基本策略,在遏制外贸快速下滑的同时,推动中国企业转变思路,主动转向国内市场,而不是将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不确定的国际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