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国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稳增长”成为经济运行中的首要任务的现实情况下,其着力点究竟应该放在哪里?“稳增长”的主要动力何在? 无疑,产业转型应作为“稳增长”的着力点和新动力,而产业转型包括产业升级、产业扩张、产业集聚、产业整合、产业并购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此,金融是推动产业转型的关键因素。 由于间接融资在目前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中占有优势地位,因而,商业银行在金融支持产业转型过程中责任重大。为了适应产业转型的要求,商业银行和信贷政策应该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优化信贷投放的行业结构,使信贷支持重点从制造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转变。 按照产业转型的要求,银行虽然仍需对制造业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但必须调整贷款重点,严格控制对制造业中产能过剩行业和
“两高一资”企业的贷款,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当然,在支持新兴产业时,商业银行也不能不分地区差异一哄而上,否则势必导致低水平竞争,重蹈前两年支持大上多晶硅项目,短期便陷入产能过剩的覆辙。 二是优化信贷资金配置的空间结构,使信贷资金的地域配置从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向区域均衡转变。 产业转型既是产业之间的升级(不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占比变化)和产业内部升级(同一产业内部技术集约化程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产业区域间梯度转移的过程,亦即产业转型是产业升级和区域升级的有机统一。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凭借政策带来的“制度红利”和地利之便,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吸引了包括信贷资金在内的大部分金融资源。在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高增长之后,东部地区原有的一些优势正在消失,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经济发展后劲、政策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凸现出来。顺应这种变化,商业银行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贷款支持力度,支持部分朝阳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有序转移,支持东部与西部在科学的产业分工基础上建立紧密的产业合作,延长产业链条。应根据中西部的产业发展条件,大力支持其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 三是优化信贷支持的企业规模结构,使信贷服务由重视国有大企业向重视中小企业转变。 商业银行应转变信贷支持中的“规模歧视”和“所有制歧视”现象,增加中小企业贷款,努力创新信贷产品和信贷管理技术,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适合其经营特点和产业转型需求的差异化信贷产品,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创造较好的资金条件。 四是优化信贷业务结构,使商业银行由经营传统信贷向注重发展绿色信贷转变。 时下绿色信贷在商业银行信贷总量中的比重较低,对银行业绩的贡献尚小,绿色信贷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机制创新进展较为迟缓,绿色信贷领域蕴藏的丰厚的业务发展机会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商业银行必须大力开发绿色信贷和服务品种,扩大绿色信贷规模和业务创新投入,尽快形成既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又符合信贷基本规则和运行规律的绿色信贷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