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起,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进一步放宽。根据财政部此前发布的通知,离岛旅客每人每次免税购物限额由5000元提至8000元,增加美容及保健器材、餐具及厨房用品、玩具(含童车)等3种免税商品,免税商品由此扩大至21种。同时,免税商品限购数量有所提高,比如化妆品和糖果由5件提至8件,香水和首饰由2件提至5件。 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自去年4月20日起实行,国内游客可与境外游客一样在海南的免税店里购买免税商品,享受15%至35%的价格优惠。“离岛免税”政策激发了国内旅客的购物热情,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海南已销售离岛免税商品400万件,金额达26亿元,免税店接待旅客126万人次。 “离岛免税”政策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与此同时,这么多旅客蜂拥来到海南,也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海南省常务副省长谭力透露,今年前9个月,海南旅游收入达到253亿元,同比增长17.7%,服务业税收逾9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7%。 不妨简单算一笔账:从去年4月至今年9月,海南销售免税商品总金额为26亿元,按照15%至35%的优惠幅度,政府在“离岛免税”政策上少收了数亿元的税。但是,光是今年前9个月海南服务业的税收,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十几亿元,所得远大于所失,这还不包括旅游收入增长以及促进当地人就业等利好,如果再把旅客乘飞机往返对民航业的贡献算上,“离岛免税”政策无论对于政府还是对于社会,简直太“合算”了。这就是税收减免所释放的魔力,这就是政府“让利于民”所达到的效果。“离岛免税”政策,见证了税收杠杆对于拉动消费的巨大作用,展示了政府“让利于民”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然,也不能过于乐观。“离岛免税”政策的出台,一方面意在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另一方面意在把中国人到海外的消费更多地留在国内。而从目前情况看,后一个目的并没有完全达到。“离岛免税”政策实施之前,中国人被法国人评为“购物王”;政策实施之后,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高达480亿元,是海南“离岛免税”以来所售免税商品总金额的十几倍。中国的国民收入拉动了别人的内需,以至于有媒体感叹“肥水流进了外人田”“中国购买力制造了世界黄金周”。何以如此?原因多多,显而易见的两个原因是:其一,海南偏于中国一隅,对于中国北方的很多消费者来说,到海南的距离比到日本,比到同样实行“离岛免税”政策而且免签证的韩国济州岛还远,何况,人们出境不仅为了购物,还受到异域风光的诱惑。其二,海南“离岛免税”的免税额有限,而且性价比并不高,很多中国游客出境可以买到性价比更高的商品。 看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靠在某个特定角落设立免税区,是很难把大部分消费留在国内的,至少效果不会很显著。而且,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只是少数中高收入者才能享受的盛宴,基本上与低收入人群无关——光是往返机票就让他们无法承受,而最应该享受让利优惠的恰恰是他们。 免税只能产生局部效应,拉动局部内需,既然如此,何不干脆在全国范围内把更多商品的税费降下来,让人人都能分享之?有理由相信,这会比“离岛免税”的政策效应更加明显,这才是拉动内需的根本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