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对冲时代怎么赚钱
2012-11-02   作者:吴杰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近期中国平安股价大幅下跌,在10月25日到29日三个交易日最大跌幅达9.8%。其中,融券卖出的有多少呢?从交易所数据看,10月23日到10月26日,4个交易日日均融券卖出量为23万股,而10月29日当日融券卖出量高达117.8万股,融资偿还额4882万元,按当日成交均价38元计算,约合124万股。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融券卖空和融资偿还(还是卖出)约占当日成交总量7%,是中国平安大跌的重要推手。
  证券市场投资行为受情绪影响很大,国际上许多投资大师在这方面都有著作。同买入股票有时并不需要太多理由一样,卖出股票在很多时候也不需要太多理由。尤其是在市场积弱已久,投资者心态极不稳定有如惊弓之鸟之时。市场传言(准确地说应该是不确定性因素)堪比瘟疫,传播起来永远比你想像的要快。市场传言与证券市场是共生共存的,传言是市场投资或投机机会的制造者之一。
  普通投资者一般很难在第一时间求证传言的真伪,期间投资者的损失已然出现。如中信证券8月13日因传言导致暴跌9%,并在公司辟谣后继续下挫,期间跌幅高达17%。面对此类消息,如无法在第一时间内求证,需要做的应该是尽快进行风险对冲。
  在风险对冲时代,我们怎么赚钱?
  以中国平安为例,在保险资管新政推出构成行业长期利好的大背景下,买入中国平安股票反倒不如融券卖空更容易赚快钱。中信证券在受传言影响的8月份跌幅为16.37%,而今年至今中信证券月最大涨幅是9月份的15.36%,还是在8月大跌之后出现的。这充分说明,在市场运行的一定阶段,通过做空盈利或对冲部分风险是非常必要的。除了要彻底摒弃根深蒂固的单向操作思维之外,还要了解并学会运用风险对冲工具。
  在A股市场上,融资融券目前有四种盈利模式:针对个股或板块的单向操作,做多或做空,杠杆交易;针对个股或板块的alpha策略交易,即买入看多个股,同时融券卖出300ETF或卖空股指期货;针对结构性行情的高风险高收益策略,即买入看多个股,同时融券卖出看空个股;通过融资融券进行T+0交易。
  股指期货目前的盈利模式也有几种:做多或做空,纯投机交易;买入现货,卖出股指期货,套保交易;买入或卖出近月合约,卖出或买入远月合约,套期交易;在沪深300成份股中选股,配置与指数不同比例的股指期货头寸,即持有现货抛空期指进行套利交易,这一交易的关注重点是价差变化。这种定量对冲套利交易(即高频交易)并不考虑股市涨跌,只要价差存在,即使股市上涨,投资者也会开空仓。这类交易模式年化收益率一般能达到15%。
  此外,股指期货上还有跨市场、跨资产类别进行对冲套利交易的盈利模式。如买入或卖出股指期货,卖出或买入外盘股票;买入或卖出股指期货,卖出或买入商品期货进行对冲。还有另外一些情况,有的券商融券业务量较大,为了防止股票上涨带来的风险,就在股指期货上持有多仓对冲风险。
  虽然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只是金融衍生品中的基础工具,但却是2011年中信证券等券商得以免于亏损的最大功臣。目前券商等机构投资者在股指期货上只能做套保,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冲。而且股指期货投资门槛高,一手需要十多万元保证金,这将绝大部分中小投资者挡在门外,没有办法对冲风险。面对市场的持续下跌,中小投资者只能不断减仓甚至陆续撤离股市。有关部门应该充分考虑市场的实际需求,允许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进入股指期货市场,进行对冲交易而不仅仅局限于套利交易。机构多元化后必然形成相互制衡关系,资金配置功能会大大增强,市场效率得以大幅提高,市场运行的波动幅度也将随之降低。同时,可以借鉴成熟市场经验,适时推出股指期货“迷你合约”,提高中小投资者的参与度,或者推出专门针对中小投资者的股指期货投资基金。
  A股市场发展二十多年来,影响市场运行的因素日益多元化、繁杂化、全球化,我们熟练掌握并运用多年的一些投资手段和固有思维定式已难以跟上市场快速发展的脚步。风险对冲时代,我们怎么赚钱?这是个大问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还是要丰富风险对冲手段 2012-04-20
· 五大路径助融资融券扬长避短 2012-10-22
· 券商理财将可投资融资融券 2012-10-20
· 融资融券将成为股市“减震器” 2012-09-21
·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聂庆平:市场运用ETF融资 融券金额占比基本平衡 2012-09-2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