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外聘催债公司易引发风险
2012-11-01   作者:陈志龙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号

  本周一(10月29日)举行的2012年度南京市重点行业述职评议活动中,南京多家银行公开承认与第三方催债公司合作追债。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银行卡部总经理魏铨在现场既紧张又谨慎地说:“我们行里应该说是有第三方合作的催债公司,众所周知,因为催收的业务相对比较简单,同时工作量又比较大,我们聘请了一些公司。”
  一石激起千层浪,现场经电视直播后引起大哗。究竟该如何看待商业银行聘请第三方机构讨债这一敏感问题?

  客户信息外泄?

  银行外聘社会性的公司来讨债,必然会将客户资料透露给第三方催债公司。一些市民代表在当天的评议现场闻之表现得非常激动。一位市民代表说,他有朋友是做别墅销售的,近来社会上出现大量的信息公司,动辄以“批量提供50万元以上的豪车车主、100万元以上的存款高端客户信息”为他们提供“群发短信”,仔细一对,还真是那么回事,不禁要问,这些敏感的信息从什么渠道出去的?银行的一些敏感业务“外包”后,如何防止客户信息外泄?
  现场有人说,这种行为不负责任,辜负甚至践踏了客户对银行的信任。银行把客户信息提供给第三方机构极易引发法律纠纷,今年以来已发生多起。而一些不规范的民间讨债公司,往往或多或少地“白道黑道都玩”,追讨手段五花八门,极易“擦枪走火”,甚至逼出人命,银行闹不好会引火烧身,引发严重的声誉风险。
  江苏省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有商业银行法律顾问室负责人介绍说,商业银行囿于人手和成本的考虑,近年来在一些欠债较为频繁的业务领域,如针对信用卡逾期不还的客户及个人财产抵押担保的客户,借鉴香港、台湾、日本早年的做法,外聘讨债公司来催讨,因为笔数太多,银行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应对。如信用卡逾期3~6个月欠款不还的,就批量“打包”给这些公司,他们比较专业,也有手段,银行会根据其讨回的债务金额按比例提取费用。往往是催缴得越高,讨债公司的收益越高。如1000万元的债务,他能催讨回来500万元,提取的费用可能达到40%~50%,而如果只讨回来100万,可能只有10%的费用,还不够支付人员工资。这种机制往往倒逼讨债公司“下狠劲”去追债,如果手段不当,极易引发摩擦和纠纷。
  另一家银行零售业务部负责人说,现在银行外聘讨债公司的,除了信用卡部门,还有就是以抵押担保形式的个人融资业务。这种情况相比信用卡讨债,在法律手续上要完善。因为借款人向银行借款时,三方协议很清楚,丑话说在前头,如果不能按时还款,到期担保公司须无条件还款,其代还款后债务主体就发生变更,担保公司成了债权人,有权处置房产。而这时,有的担保公司就变形为高利贷公司,或者变个手法,继续把资产转让给类似高利贷的讨债公司,甚至把债务人的房子给盘下来。如果一套房子值100万元,当初债务人抵押的时候可能只借了50万元,结果最后被担保机构和讨债公司洗得血本无归。这种情况已经不止一次发生。而事后,当事人又难以在法律上寻求援助,最后往往迁怒银行。

  多种潜在风险

  南京的资深金融律师乐宏伟认为,住房抵押贷款有明确的三方条款约定,银行可以对借款主体进行转让处置,银行因此不大会有资产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而信用卡不同,信用卡是银行与个人之间的直接信用关系,中间没有担保机构做防火墙。银行委托外部机构讨债,或者打包转让给专业讨债公司,因没有履行告知义务,信息不对称,当事人极易产生抵触情绪。而如果有些讨债公司追债心切,手段再激烈些,比如晚上蹲守客户家门口,极易激化矛盾,由此带来银行的资产风险、法律风险甚至声誉风险。
  一家股份制银行专事资产处置的法务专员说,尽管相关银行近年来加强了对入围公司的资质审查,但“讨回来越多才能赚得越多”的机制作用下,不排除有些讨债公司会有出格的言行。前不久,一位小企业主因经营困难,一笔担保的贷款逾期,担保机构代偿后一个劲地通过“请喝茶”的方式催,可企业资金不凑手,短时间回款无望。有一天,企业主突然接到电话,说你欠的那笔钱已经“利滚利”,从100万元变成150万元了,再给你五天时间抓紧还清。你儿子在哪个学校,几年级几班几排几座,我们都清清楚楚,你看着办吧。这些情况表面看与当事银行无关,但一旦矛盾激化,银行却又难辞其咎。一些地方确实发生过,银行在债务转让后,一些讨债公司指使地痞流氓吃住在债务人家中逼债的情况,产生极坏的影响。
  银行外聘讨债公司也引起各方关注。南京银行行长夏平说,银行既是企业,也是国家信用机构。不能因为客户欠钱没及时还,就如同黄世仁逼杨白劳一样,找专业公司“上手段”,还是要更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与债务人的纠纷。当然,有的债务纠纷比较复杂,银行可能赢了官司执行不了,如果简单地让讨债公司去操作,也可能带来负面效应。
  一位监管官员表示,当下,银行外聘讨债公司的做法,在法律框架、三方责权利的明确告知、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以及工作方式和技巧上,肯定会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对第三方催债公司的管理、激励和责任保证机制,也是个难题。
  从根本上来说,商业银行还是要把好入口关,做好客户的甄别和选择。比如,信用卡的不良率越来越高,全国银行系统的信用卡坏账过百亿元,根源在于粗放式经营,许多“问题卡”是你硬塞给他的。大街上、地铁里、写字楼,天天有奖开卡,各家银行疯狂地追求发卡量,自然会有人趁机坐收渔翁之利,把你送上门的卡一张张刷爆,银行只能自认倒霉。因为,这样的人你怎么“上手段”,讨债公司怎么跟他搞,都收不回钱来,弄不好,反给银行带来声誉风险。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南京多银行承认与催债公司合作 2012-10-30
· 盘剥实体企业的银行业必须转型了 2012-11-01
· 16家银行净利超2455家上市公司 2012-11-01
· 推广短信说"无需中介"银行当起二手房经纪? 2012-10-31
· 银行岂能和讨债公司沆瀣一气 2012-10-3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