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六(10月27日),香港政府宣布开始实施提高炒楼的额外印花税政策:买楼半年内转手须征收成交价20%的额外印花税,非香港永久居民及公司买家须再征收15%的额外印花税,这意味着今后非港籍人士或公司买家在港买房后半年内再转手,最多要交35%的印花税。对此,多位香港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很突然,并认为会引发香港房价下跌,促使热钱流入股市而催涨股价。(10月29日《北京晨报》) 香港楼市提高印花税政策,被业内人士称为“非常辣招”。可是香港政府也是被逼无奈,据悉,今年前3季度香港房价上涨近20%,在美国推出QE3的五个星期内,房价更是节节攀升。业内人士预估,这一招将使香港楼价下降10%~15%,楼市调控效果算是立竿见影了。 在此情势下,没有香港户籍的外地人,譬如内地人士,对港府推出的额外印花税政策异常敏感。很多人是赶在26日午夜12点前赴香港签好购房合同,因为到了27日就会按照新的额外印花税政策执行。 香港楼市,向来敏感,高低峰谷变化,可谓映照全球经济的晴雨表。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香港经济危机,楼市一落千丈,诸多资本大亨和明星因为炒楼而破产。华尔街金融危机后,香港楼市一度疲软,在中国经济强力抬升之下,近年来香港楼市开始回暖。尤其是20%左右的外来购房者(其中多数是内地人士),他们看中的是香港2%~2.5%的贷款利率(这相当于中国“新国十条”后首套房贷款利率的50%左右)。 除了中国购房者,其他外籍人士投资香港房地产,除了看中香港房市的低贷款利率,主要是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在中国经济的托底和香港自由市场的刺激下,国际热钱在香港房市总是能够找到资本增值的机会。 有业内人士分析,港府出台的印花税“非常辣招”,将会使那些属意香港楼市的热钱流向香港股市。总之,国际热钱也好,外来炒家也罢,在香港总能找到资本游戏的途径,实现创富增值的目的。这不仅体现了香港市场的高度市场化,也彰显香港政府善用政策手段去调节市场平衡。更确切讲,香港政府的“政策”设计是紧紧围绕市场而展开的,而不是单纯的行政命令,因而香港房市和资本市场,运行顺畅灵活,看似波动极大,但是在动荡调整中能够实现房市和资本两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而这,恰恰可以给予内地市场很多启示。尤其楼市,2010年的“国十条”(《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执行初期,市场普遍预测中国房市会稳下来房价会降下来,可是直到今天,除了畸高的一线城市、天价楼市有所降低外,中国房市演变成僵持状态。虽然从去年至今,不时有房市迎来拐点之说,但事实上房市并未出现本质变化。尤其是在中国经济下行趋势下,稳增长又刺激了地方和房地产商的侥幸心理,很多地方一再触及调控底线,一些地王又蠢蠢欲动。 为何看上去措辞严厉而且内容丰富的“新国十条”会遇到挑战?很可能与“新国十条”行政刚性有余市场刚性不足有关。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各地对经济增长更为敏感,而长期以来依赖楼市的政绩冲动,在执行层面就很容易令“新国十条”的行政刚性严重打折。 在这一点上,香港政府的“政策”设计是紧紧围绕市场而展开的,而不是单纯的行政命令,更显灵活有效,值得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