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引英国BBC10月24日的报道:面对海外对华为的安全质疑,华为已经承诺,将毫无限制地向澳大利亚当局公开软件源代码及其设备所有信息。报道认为,此举将有助于化解使用华为电信设备的安全担忧。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针对华为、中兴的审查及其称两企业“威胁到了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报告,被国内外舆论持续关注,华为、中兴两个中国企业,为应对这种“美国威胁”更是不遗余力。他们在这方面的努力,主要表现于技术领域、技术手段。在华为宣布开放源代码之前,中兴为配合美方的技术论证,已经做出“史无前例”的配合姿态。 观察中国企业表现,一线的“交战”对手,即华为、中兴和美国情报机构、美国议员,这两群人是最清醒的,他们都抓住了问题的核心:除了技术评判、技术解决,说别的,争其他,起不到任何有实质意义的作用。国外的专家和传媒,为中国企业说了许多好话,说道德、公理很少,主要也集中在分辨技术是否安全这点上。实际上,在这事上必须讲技术,也只能讲技术,不能讲政治或者讲商业阴谋。 美国国会不谈及市场份额、公司竞争等商业因素,他们积极收集“威胁安全”的证据,并以此论证他们所重视的企业角色,从各个环节强调“技术解决”,表现出“程序正义”和“证据充分”,这也可以说是技术的处理手段。 再大的政治、战略问题,终归要作技术分析,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都必须建立在技术证据的基础之上。故而,在这里讲政治、论商业,都是空谈。 说美国“担忧”华为、中兴,证明中国企业实力与影响力见长,没用;说美国经济不良,搞贸易保护,打压中国企业,美国国会不屑;借美国媒体曝出的思科企业游说国会费用做文章,宣传思科为背后黑手,无效。不管是谁提出安全问题和某些“证据”,美国会都得重视和查证,华为等中企也花钱游说美国议员,竞争对手之间相互搞点小动作,这本来就不反常,要说谷歌掺和其间,那也像顺理成章的事情。 现在,我们也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反制美国企业,具体说主要就是调查思科,指其威胁中国安全,你先取证、制裁,我而后想起来对你取证、回应,是贸易上的一种有力回击。 问题是,思科在中国把持的骨干网络市场份额太大,如此看来,反制的力度还是相当有限。思科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太大,本来就是没办法的事,除非不搞发达国家现代化那一套,只要用那一套就没有可替代的国内原创,山寨要是可行,也早就在这领域“爱国”了。 反之,美国审查、限制华为等,基础条件是中国设备可替代,这场博弈本来就不对等,也由技术特点所决定。美国先行汇聚各路专家、智士研究这领域的认证、取证难题,不轻断某企业有害于本国,反倒有利于持续维持他们的技术优势地位,看起来死笨,其实不失高明。 了解白宫调查的知情人士称,“我们发现华为设备漏洞百出”,知名网络设备安全专家费利克斯·林德尔表示,他在华为路由器上发现了多个漏洞,“相比思科路由器,在华为设备上找到一个漏洞要容易5倍”。同时他认为“这些漏洞似乎是因为草率编程和糟糕的程序设计而造成,而不是有意从事间谍活动”,这就是对华为最有力的专家说法了。可是,如果以“不可能粗心大意到如此地步”为由,来论证存在的“后门”是有意设置,说服力也是很强的。 美国官方不怎么担心因查而无果导致的丢脸问题,由于“故意动机”的难以确定,美方在拿不出驱逐行动所需的铁证的情况下,存疑待决而不一棒打死华为、中兴的可能性较大。期间,中国两企业在美不得伸展,只好等待时机。 而支持美国国会定论“蓄意间谍”的技术因素如果有所添加,也不一定出自企业本身了,判断动机和敌意、善意的事,总免不了被宏观氛围或总体的好恶印象所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