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红十字会改革的力量在哪
2012-10-30   作者:韩哲  来源:北京商报
 
【字号
  据媒体报道,10月中旬,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公开选拔干部,正式拉开酝酿一年多的改革序幕。红十字会改革与发展课题组长杨团表示,改革阻力大,特别是“去行政化”体制改革要侵犯太多人既得利益。“绝大多数怕改革,怕摘掉公务员帽子”。截至2011年,红十字会系统编制为11228名。最终“去行政化”未直接列入中国红十字会改革任务中。
  说实话,这并不奇怪,自己改自己,本来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依赖于现有慈善体制的庇荫,红十字会尽管在去年遭受郭美美事件的冲击,但是危机感似乎并不强烈。没有公众的捐款,还有上级的拨款,而红十字会里的人,把慈善当做事业的人少,把慈善当做编制的人多。因此,即使红十字会信誉危机的源头就在于行政化和不透明,即使红十字会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也不愿对症下药。
  郭美美事件以及引发的舆论笔伐,确实让红十字会感到了压力,但压力大到足以倒逼自身改革的程度,似乎还谈不上。充其量,这种压力大到足以使其要做出一副改革姿态的程度。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宋朝年间的一个典故。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在一次与阁臣讨论变法时说,对于变法,虽然士大夫大多不高兴,但这却是有利于百姓的。大臣文彦博毫不客气地将宋神宗这句话挡了回去,“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王安石变法人一走茶就凉,原因大概就在此吧。那些怕摘掉公务员帽子的红会工作人员,恐怕会是文彦博的粉丝,“为与公务员做慈善,非与百姓做慈善也”。
  真正推动红十字转向服务型机构的压力,将是慈善结构的变化。也就是说,只有当红十字会不再是慈善的施舍者,而是慈善的竞争者之一,红十字会的改革或许才能迈出那真正实质性的一步。慈善不应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结构,而应该鼓励更多的个体和机构来扩大慈善的力量。做慈善的机构多了,才能够倒逼着慈善机构公开、透明,珍视自己的名誉,惟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才可万木春。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名著《历史研究》中提出“文明自杀论”,通过对历史上相继消亡的几十种文明研究发现,文明的衰落无一例外在于自杀,而非他杀。因为当一个社会不能应对新出现的挑战,失去改革的勇气和活力,文明的衰落就不可避免。用汤因比的宏大理论来说红十字会的那些事儿,颇有些用牛刀的感觉。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红十字会如果在新挑战面前依然用旧瓶装新酒,名誉的衰败将是不可避免的,而死者,即是凶手。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红十字会当适应慈善新气候 2012-08-02
· 红十字会公开选拔4名官员 要求应聘者是北京户口 2012-01-06
· 红十字会,认真改革定能赢回信任 2011-11-10
· 民政部将单独监管慈善组织 红十字会不在监管之列 2011-08-27
· 郎咸平三问红十字会 巨额会员收费仍待解 2011-08-1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