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渐行渐近。据透露,“如果进展顺利,明年3月前方案会对外公布”,总体方案是纲领性的文件,不会如外界预想的那样具体,但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垄断行业收入分配问题,总体方案肯定会有体现。而据国内媒体报道,原先备受关注的《工资条例》已经夭折,其部分内容将被融入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 自2008年列入起草议程开始,有关《工资条例》的传闻就未中断,诸如《条例》“有望年内出台”的消息,屡次传出,又屡次被证伪。被寄予厚望的《工资条例》不仅在内容上缺乏清晰、具体的改革方向,其制定议程也十分封闭,《条例》走到了哪一步,面临着怎样的内部博弈,还要多久落地,外界都无从知晓。目前,“《条例》已经夭折”的信息,也不是正式官方表态,现在还很难判定真伪,但可以肯定的是,《条例》运作的这种封闭状态是有待商榷的。 收入分配改革中,以劳动报酬为代表的初次分配是基础,也是再分配的财税、福利政策改革的参照。所以,面向初次分配的《工资条例》,遇到的阻力之大可想而知。《工资条例》中包括工资增长机制、同工同酬、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等,也不是什么争议话题,它们理应是市场经济走向规范、成熟后的配套机制,这些“常识”问题走入执行如此艰难,正是由于对传统分配体制的打破相对较深,甚至直接指向了垄断行业。 知易行难,是几乎所有改革都要面临的问题,何况收入分配这种牵涉全局的任务。但即便如此,对传统利益格局触动更深,是不是就一定意味着改革博弈就更难找到突破口?其实未必,利益格局调整是技术性问题,对改革状态的把握、呈现同样是技术性的,换言之,影响收入分配改革走向的,是利益调整方对传统分配体制的依赖程度,是改革的决心和动力,其实也是以怎样的方式和状态进行改革的问题,够不够开放、透明,议程设置合不合理,等等。 关于收入分配改革,人们会自然地认为博弈困难,所以改革困难,至于为何博弈困难,多半会理解为既得利益群体的阻力太大,所以包括《工资条例》在内的分配调整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被既得利益者这样一个概念一笔带过。但问题是,既得利益者到底代表了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在收入分配改革的不同条块中,既得利益者的构成又是什么,他们有怎样的见解和诉求,这些都是模糊的。换言之,很多改革支持者不知道博弈的具体对象到底是谁,他们是怎样在发生和影响改革走向的。 这种模糊的状态,就是改革的开放、透明性问题。它在《工资条例》上表现得十分突出,却又不限于此,所以近年来年围绕《工资条例》的传闻多,疑惑也多。现在《条例》是否夭折难辨真伪,但是它的难产是事实,那么,到底是哪些利益相关方在以怎样的方式影响着《条例》的出台呢? 改革就是调整利益的过程,而调整利益需要所有利益相关群体的争鸣与辩论,争鸣和辩论越是公开透明,矛盾和问题才越是显性化,博弈才越有可能有章可循。对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而言,不怕待打破的利益格局根深蒂固,怕就怕博弈各方处在一种不平衡的封闭状态,所谓的既得利益者已经在前期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诉求,甚至影响了改革的方向,而民众只能被动接受内部利益调整的结果,在改革方向大致定型后才能表达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