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3中长期负面影响将逐步显现
2012-10-26   作者:张茉楠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字号

 
  张茉楠

  QE3出台一个月,政策威力正显露。短期内,QE3会对美国经济以及全球市场产生良好预期和提振作用,但中长期看,随着美国将所面临的压力转移给世界,其对全球及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会逐步显现。
  从较为长期的时间区间来看,美联储再度量化宽松很可能引发各国货币新一轮的竞争性贬值,加剧“汇率战”的风险。尽管这未必是美联储的本意,但客观上将导致恶性循环的出现。
  2010年,为应对美国实施的货币宽松,巴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干预巴西雷亚尔走强。不只是巴西,到2010年9月,俄罗斯、韩国、南非、波兰等国都已经采取外汇干预措施。而今,全球经济复苏依然疲弱,各国均致力避免其货币较快升值,以在受困的环境下继续支持出口增长。如果美元持续贬值,其他货币兑美元显著升值,将促使各国货币当局在汇率市场上过度干预,则很可能再次引发全球“汇率战”,导致政策不稳定、货币不稳定和供应链中断。
  此外,QE3及其“铸币税”效应还可能引发全球财富的再分配、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调控压力增加、宏观经济政策的冲突和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等问题,将导致全球经济政策协调变得更加艰难。
  QE3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加复杂,短期看,有助于稳定外需,缓解资本外流压力,但中长期看,可能挑战大于机遇。
  从更长一段时期看,QE3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可能是 “双刃剑”。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取决于美国的边际进口倾向大小与进口需求弹性。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日用消费品,进口需求弹性较小,美元贬值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影响较小。但反过来,具有出口提升潜力的美国,人民币升值恰恰会加大出口价格的竞争压力。
  新一轮资本流入增加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难度。随着美联储QE3及欧洲央行OMT(无上限债券购买计划)的实施,全球机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再度加强,中国再次面临资本流入的压力,中国外汇储备增量将由负转正,9月月度外汇占款规模也重新出现大幅上升。追逐短期盈利的短期资本很容易催生资产泡沫,并影响到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中国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境地:如果不实施货币紧缩,通货膨胀与资产泡沫的风险可能会难以得到及时的遏制;如果实施货币紧缩,可能会扼杀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宏观调控变得更加复杂。
  我国更需要警惕输入型通胀压力。虽然目前我国PPI处于34个月以来的新低,但从8月份官方PMI数据显示,在PMI指数创下9个月低点的同时,购进价格指数却出现较为明显的反弹。
  中国是一个资源品进口大国,也是国际大宗商品的主要买家,对能源、原材料及部分农产品进口严重依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不仅使购买大宗商品所需外汇支出大幅增加,也会使中国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这样,随着上游价格上涨的传导,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压力,可能会使企业经营受到双重挤压,这将使得以成本优势为基础的 “中国制造”遭受重大打击,经济将在去库存的循环中完成去产能化的过程。
  从当前的情况看,由于结构性矛盾产生的“滞”的压力难以轻易化解,而价格方面又很容易出现“胀”。在“滞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QE3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更像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供给冲击,影响将更为深远。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国际金融协会总裁:QE3对增加美国经济竞争力影响有限 2012-10-25
· 美或扩大QE3 聚焦加拿大央行议息 2012-10-23
· 美联储本周议息:QE3之后的悬念 2012-10-22
· 伯南克为QE3辩护 日本对宽松检讨 2012-10-16
· QE3效应减弱 美股继续回调 2012-09-2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