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重阳节里,合肥某养老院的老人们成了举国关注的对象。这一天,有的老人被梳了两次头,被剪了两次指甲,被洗了两次脚,被掏了两次耳朵,有人甚至被洗了7次脚。有网友戏称这是突击敬老,爱心人士有拿老人做道具之嫌。
在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的当下,电影《桃姐》里弥漫的沉重正逐步成为国人必须面对的未来。
数据显示,2011年底中国老年人人口数量达到1.85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4%,也就是说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面对这组数据,普通人看到的是养老的困境,但商人眼中却孕育着巨大的商机。继婴儿潮带来的住宅黄金期、商业消费高峰期之后,老龄化引发的“银发经济”俨然已成诸多房企香饽饽,养老地产成为继住宅地产、商业地产、旅游度假地产之后,房企最看好的成长板块。据悉,目前万科、保利、绿城、远洋、首创置业等多个品牌企业均已布局养老地产。
毋庸置疑,品牌房企布局养老地产,对推动国内养老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当进入养老地产成为潮流,当养老地产被视为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投资行为”,利益就成为唯一的驱动力,意味着安享晚年的“养老”也似有沦为“工具”之嫌。事实上,这种趋势已出现了。对房企一窝蜂上马养老地产,有业内人士直言:“真正在研究养老地产并想做出规模的企业很少,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养老地产的概念还停留在引入部分老年人居住标准的水平,部分企业宣称的养老地产规划其实只是为了低价拿地而已。
敬老本是美德的表现,但当养老院的老人们不堪承受“敬老”之重,当养老地产沦为圈地的道具,一切就都变了味。若无法怀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好理念,养老地产只能沦为资本牟利的工具。因此,只有那些对中国养老困境真正感同身受的企业家,才能做出真正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养老地产,从而使养老地产回归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