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还会持续普遍上涨吗
2012-10-25   作者: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近十年来,我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和食品消费价格累计上涨幅度分别为106.5%和85.3%。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产品和食品价格运行史上是没有过的。农产品价格连续多年普遍上涨,正在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调整。
  研究发现,扩大农业生产并没有对稳定农产品价格发挥应有作用。而农产品和食品消费增长速度并没有比生产和供给速度来得快,但农产品价格为什么还是连续多年普遍上涨呢?如果用货币超发来解释近十年我国农产品和食品价格持续普遍上涨,也是缺乏数据支持的,难以令人信服的。
  比较一个相对较长时期内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业生产要素价格变化而带来的农业生产成本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农产品价格变化,不难发现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速度与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比较接近。如果是成本推动主导农产品价格上涨,那么我国近10年农产品价格不断明显上涨则是必然的。
  自2003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出现连续多年普遍上涨,部分年份和部分农产品价格涨幅还相对较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1年与2002年相比,我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和食品消费价格累计上涨幅度分别为106.5%和85.3%。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产品和食品价格运行史上是没有过的。农产品价格连续多年普遍上涨,最终影响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调整。
  在未来中短期内,我国农产品价格还会继续普遍上涨吗?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过程中农产品价格长期趋势是上涨。但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要准确回答未来中短期我国农产品价格是否继续普遍上涨,难度很大。但是,简要回顾并分析近10年我国农产品价格走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无疑有助于我们对未来中短期内我国农产品价格的运行态势有清醒认识。

  近十年我国农产品价格呈现怎样的上涨态势

  对于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在近10年中对日常生活的感受和议论,可能少不了农产品和食品价格上涨的话题。凡是记忆力较好的消费者,无论是到超市去购买粮油,还是到农贸市场去买菜,或者到饭馆和食堂就餐,经常会感到几乎所有的农产品和食品的价格在不断上涨。有时甚至一天一个价,有时短期内竟然成倍地上涨。而蔬菜已进入以元为计价单位的时代,牛肉和羊肉价格更是居高不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也能够很好地验证普通老百姓对农产品及其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感受。2003年,我国农产品价格运行基本结束了持续多年的低迷状态,开始普遍上涨。直到2012年,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势头仍然没有改变。这一阶段,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具有持续性、普遍性,累计上涨幅度较大等特点。
  从整体上看,2003年以来,只有2009年的农产品生产价格(农民销售农产品价格)出现过小幅度下跌,其他年份都呈出为上涨。特别是2004年、2007年、2008年、2010年和2011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涨幅都超过了10%。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价格自2003年以来只有上涨的年份,没有出现过下跌的年份。2011年与2002年相比,我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和食品消费价格累计上涨幅度分别为106.5%和85.3%。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产品和食品价格运行史上是没有过的。
  从不同农产品来看,自2003年以来我国所有农产品价格都普遍地上涨。在主要农产品中,油料生产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粮食、蔬菜和生猪等生产价格也都翻倍上涨。2011年与2002年相比,粮食、油料、蔬菜和生猪生产价格分别累计上涨了1.1倍、1.7倍、1.1倍和1.2倍。其他主要农产品,如水果、禽类和牛羊肉等生产价格累计涨幅都超过60%。
  农产品和食品价格连续多年普遍上涨,已经对居民生活水平产生了不利影响。近10年来,虽然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但是由于食品价格累计上涨幅度较大,居民食物消费支出增加明显,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比重)则下降缓慢,特别是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部分年份不降反升,一些低收入家庭在肉类等价格大幅度上涨年份则明显地减少肉类等消费。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如果农产品和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恩格尔系数降不下来,居民生活质量不能改善,则这种发展方式显然需要转变。

  扩大农业生产能否平抑农产品价格过度上涨

  针对我国农产品和食品价格不断普遍大幅度上涨,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取消了农业税,不断增加农业补贴,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千方百计地扩大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的意图十分明显。但是,事实表明我国扩大农业生产并没有为农产品价格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为什么?是农业生产能力扩大不成功吗?
  我们先不考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产品产量数据,以避免因担心统计数据中是否有水分而对我们的分析判断产生干扰。农产品生产价格多年普遍明显上涨,理应会对农民销售农产品价格上涨预期发生影响。国家连续9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显示国家对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视,农民直接获得的收入性补贴不断增加。理论上说,市场力量和国家重视都会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但是,我们在农村的实际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地方确实不太重视农业生产,当地农民更加期盼征地补偿,以获得远超过农业生产的收益。但是尽管如此,多数地方的农民还是千方百计扩大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产量和商品量。
  近些年来,耕地租金、雇佣农业劳动力工价越来越高。过去,每亩地租金一般都不会超过200元,如今每亩地没有500元的租金基本上租不到可以规模化耕作的土地。耕地租金明显上升,表明农村有人抢地种。过去,雇佣一个年轻农业劳动力每天不超过30元。如今雇佣年轻劳动力每天超过百元越来越普遍。年轻农业劳动力工价上涨,表明农业商品生产正在替代家庭自给性生产。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持续扩大,主要农产品产量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八连增,总产量由2003年的4.3亿吨增加到2011年的5.7亿吨。今年粮食有望再增产。近10年来,其他主要食用农产品,如油料、糖料、肉类、奶类和水产品也都呈现出明显地增产。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主要农产品普遍增产而价格却不断上涨,显然与市场经济学中的供给增加价格下跌的基本原理是不相吻合的。在这种情况下,当统计数据不支撑某个经典理论时,人们往往就会怀疑统计数据。这有没有道理?我国统计数据是否可靠?国家统计局经常做出各种解释。
  值得说明的是,我国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数据由统计局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而农产品进口数据则是由海关归集的,相对可靠。数据显示,我国大豆进口量近10年来增长了约4倍,由2002年的1131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5264万吨,而豆油和其他食用植物油也多次明显上涨。这是为什么?似乎也不符合经典理论的解释。
  综合各种数据信息来分析,近10年来,我国国内主要农产品生产普遍增产,一些农产品进口量增加明显,国内农产品市场供给呈持续增加态势这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农产品市场供给量不断增加而价格却出现明显上涨呢?农产品供给增加,虽然是平抑农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但是市场经济中还有其他因素同样影响农产品价格走势。农产品价格是涨还是跌,是多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依靠科技创新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那么,这样做能否平抑农产品价格过度上涨呢?历史是值得参考的镜子。近10年来农产品供给增加而价格不断上涨的事实表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产品供给,未必一定就会扭转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的势头。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可能仅仅是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问题还需要综合起来看,其利弊得失恐怕也是多方面的,并不是那么非白即黑,那么简单。

  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居民食物消费增长过快导致的吗

  我们从单纯的农产品供给方面考察了它与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实际关系,发现了二者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市场上决定农产品价格走势的,除了有供给的力量外,还有需求的力量。既然农产品供给增加无法很好地解释其价格走势,那么农产品价格多年普遍明显上涨,是否是农产品增产速度跟不上农产品消费增长速度的后果?
  研究发现,居民对农产品和食品消费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人均对农产品和食品的消费量,二是人口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买食物数量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食物消费数量,可以看到近10年没有明显变化,甚至在食品价格高位上涨时反而有所减少。从人口规模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到低生育时代,每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5%。以下,只有大约20世纪90年代的二分之一,人口增加极其缓慢,人均主要农产品占有量总体上保持小幅度增长的态势。
  不考虑工业用农产品消耗,我国农产品和食品消费增长速度理应没有生产和供给速度快,多数主要农产品和食品供求关系理应是不断改善的。农产品供求关系持续改善而价格多年不断明显上涨,目前确实是不能完全解释清楚的一个谜。
  针对羊肉价格已经多年持续高位运行的问题,今年8月份我们课题组到新疆进行调研。新疆是我国羊肉生产消费较大的地区。我们调查期间,在乌鲁木齐北园春市场上询问了某个羊肉商铺,据说该商铺去年8月份每天可以卖出去大约10只羊,而今年只能够卖出去大约6只羊,而且购买羊肉的多数是饭店,普遍居民家庭购买羊肉的情形明显减少。这个案例虽然不能说明羊肉价格高位上涨让所有居民都减少羊肉消费,但是至少说明羊肉价格高位上涨让消费者减少需求的情形是存在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可以证明农产品价格高位上涨,居民家庭购买量是减少的。2008年,猪肉价格在高位运行基础上进一步上涨,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城乡居民家庭普遍地明显减少猪肉的购买量。占城镇居民10%的最低收入户家庭在2008年人均购买猪肉只有13.1公斤,而农村居民家庭全年人均消费猪肉只有12.6公斤,分别比2006年减少3.2公斤和2.9公斤。
  我国城乡低收入居民家庭人均每个月消费猪肉大约只有1公斤。从家庭粮食安全保障情况来看,我国高收入消费者可能营养过剩,肉类消费过多,而低收入消费者摄取的蛋白质普遍达不到安全营养水平。可见,农产品和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不但影响到居民消费支出,增加消费者负担,更有严重者可能会带来部分居民必需食品消费数量的减少,从而影响到生活质量。
  进一步分析,未来中短期内农产品价格进一步上涨,是否会对食品消费产生影响,从而通过消费需求的调节实现农产品和食品价格的稳定?从短期来看,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对消费存在着调节效应。但是,价格对农产品和食品消费的调节可能会被收入增加的效应所替代。如果单纯地依靠压抑低收入群体对农产品和食品消费的办法,可能很难稳定住农产品价格。农产品和食品价格继续上涨,国家势必要不断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退休金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低收入群体开辟更多就业岗位,这样又会推进农产品和食品价格进一步上涨。

  货币增发会带来农产品价格必然上涨吗

  近10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不断明显上涨,有观点认为是货币供给量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货币增发导致通货膨胀。农产品价格上涨不过是通货膨胀的具有体现。这种观点是否成立?要回答这个问题涉及两个方面:第一,货币供给是否异常?第二,货币增长是否必然造成通货膨胀和农产品价格上涨?
  不可否认,近10年来,我国总体上实行相对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增长速度相对较快。但是,比较改革以来我国年度货币供给量增长速度,不难发现近10年各类货币的年度供给量增长速度总体上趋缓,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速度加快的态势,各类货币年度增长速度比20世纪90年代要低。因此,认为近10年货币供给政策过于宽松是缺乏数据支持的。
  可能也有人认为近10年货币供给量增长速度没有明显加快,但是相对于经济总量的货币供给量偏多。这种观点是否可靠?对比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与当年不同类型的货币供给量年末余额,二者的比率并没有呈出一致性的变化来。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近10年来,年末流通中的现金M0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率呈现为下降,由大约0.15下降到约0.11;年末狭义货币供给量M1和广义货币供给量M2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率呈现为上升,分别由约0.5上升到约0.6和由约1.0上升到约1.8。
  狭义货币供给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率上升不明显,而广义货币供给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率上升明显,可能都是国民经济金融化程度提高的必然。据此很难判断近10年我国货币供给量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是不相适应的,更不能说我国货币供给就一定是多了。
  退一步说,即使认为对近10年货币增发导致了通货膨胀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假设是成立的,接下来一个更大的疑问可能就来了:为什么近10年的通货膨胀中只有农产品和食品价格多年不断明显普遍上涨?一般认为,食品价格不是反映通货膨胀的核心指标。而这10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一直在领涨,食品价格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贡献超过60%。
  可见,实证分析初步表明用货币增发来解释近10年农产品和食品价格上涨,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单纯地用货币政策及其货币供给量增长速度来判断未来农产品价格走势是难以做到的。

  近10年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当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和宏观货币政策都无法很好地解释我国近10年来农产品价格不断明显上涨这个谜的时候,用成本推动来解释农产品价格上涨则可能比较合适。比较一个相对较长时期内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业生产要素价格变化而带来的农业生产成本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农产品价格变化,不难发现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速度与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比较接近。
  如果成本推动主导农产品价格上涨,则我国近10年农产品价格不断明显上涨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要素价格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近年来,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小,虽然不能作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解释因素,但是,在调查中了解到农业雇工工资上涨和农地租金上涨明显高于农产品价格上涨。这是否意味着除了农业物质生产成本上升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具有推动作用外,在农业要素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农业用工和农用地等要素价格上涨对农产品价格的推动作用将不断显现?这有待进一步观察。
  如果成本推动,特别是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效应继续存在,不难推断未来中短期内我国农产品价格仍将保持上涨态势。人地关系紧张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经济发展,建设还要占用土地,农地更加紧张,租金还要上升。经济发展,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也在变化,民工荒的不断出现,意味着农村劳动力工资水平还会提高。面对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的压力,如何才能破解农产品价格要基本稳定这个难题?未来需要结合我国国情不断探索。
  从国外经验看,面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业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压力,可以从增加相对低价的农产品进口,以及提高农业要素生产率等途径消化农业生产成本,以促进农产品价格的稳定。但是,大幅度增加农产品进口,可能会进一步削弱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威胁国家粮食安全。通过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要素生产率是未来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未来我国农产品价格走势可能主要取决于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幅度及其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的综合效应。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芝加哥农产品价格全线上涨 2012-10-19
· 商务部:农产品价格以降为主 鸡蛋7月来首次回落 2012-10-16
· 欧债危机担忧打压信心 芝加哥农产品价格全线下挫 2012-09-28
· “节日效应”渐强 粮油肉蛋等农产品价格普涨 2012-09-26
· 商务部:降低税费完善监测减少农产品价格波动 2012-09-1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