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人口基金与全国老龄办于22日举办论坛。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以养老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只有24.1%,与2000年相比增长4.5%。同时城乡之间差异巨大,城市老年人中有66.3%的老年人主要依靠离退休养老金生活,而在农村,依靠养老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仅为4.6%。可见,农村能靠养老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仍远低于城市。(10月23日《新京报》) 虽然市民靠养老金生活的比例也不高,但一看农民的状况,就更让人忧虑了。由于我国社保体制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社保待遇较之城市低得太多。加之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养儿防老”正在逐步走向解体。另外,由于城乡差距和大批青年外出打工,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加复杂。农民谁也无法预知自己老了会怎样,不但几十元一月的养老金是杯水车薪,而且由于身边无年轻人,很多时候平安生活只能靠自身运气。
不久前看到过两个关于农民养老问题严重的个案报道。一是某乡一个村民小组,原来有五六百人,现在这个小组居然只有两个80岁以上的老人,村民都到外地打工去了。白天他俩没有感觉什么,但一到晚上,瞌睡渐少的他俩,感觉到无限空寂与恐惧;其二,陕西省太白县王家堎镇89岁的杨德清夫妇,每月能拿到80元养老金,再加上100元低保,每月有360元收入。每天盘算养老金快点到账,老两口6年没吃肉了。 有人或许会认为杨德清夫妇所称“6年没吃肉了”有几分夸张,这些老人们每天在村口苦苦守望着儿孙们归来,在午夜梦回的呓语中念叨着孩子们的名字。但孩子们还得去外地奔波打工,挣钱养活他们的小家之后,才能顾及到“大家”。即便每年能回乡吃一顿团圆饭,也渐次成为一种奢侈,一份期盼。所以,老翁6年不闻肉味,这看似极端个案,甚至不可理喻,实则反映出当前的养老问题。老人期待的不仅仅是一盘可口的肉,而且是孩子孝顺的目光和社会的关爱机制。寂寞和无奈同简陋屋前的杂草一道疯狂滋长。 毋庸讳言,由于一些政策的前瞻性与公平性缺失,导致我国老龄化社会,较之于发达国家来说,具有老化速度快、老龄人口规模大、孤独老人增多等明显特点。而且农村老人关怀问题,较之城镇,潜伏着更大隐忧。甚至尚未进行制度反思,未真正得到制度的足够警惕。一般而言,发达国家是在实现了经济起飞和工业化完成、城市化率较高之后,才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时西方国家已开始由生存型社会进入发展型社会的新阶段;而我国是在低收入水平、低城市化率的情形下被拽进老龄化社会。 要破解这道难题,首先需正视我国当前的养老制度存在的不公和失衡问题。我国的社保制度安排需要与“未富先老”的国情相匹配,而非打肿脸充胖子,片面增长社保资源,因为这对经济增长构成一种拖后腿的力量。我们需要消除当前养老金制度的不公,必须尽快废除上世纪90年代推出的公职人员与企退职工的养老金双轨制,将所有国家劳动者纳入一条“社保公平河”中;再制度性地大幅减缩城镇与农村居民养老金的政策间距。如此,农民靠养老金生活的美好愿景才有实现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