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继2012年第二季度“破8”后,我国第三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持续下降为7.4%,为连续第7个季度放缓。
对此,各界的经济分析却持相对乐观态度。温家宝总理在最近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三季度的经济形势应该说比较好,现在可以有信心地讲,中国经济增速基本趋于稳定,并且继续出现积极的变化。很多经济分析人士表示,我国经济筑底信号已经显现,四季度经济有望企稳回升。
为什么增速下降却带来乐观研判?三季度经济运行中透露哪些积极变化?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梁朋、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刘誯松。他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将于近期见底,此后逐渐呈现小幅回升走势。
多项重要经济指标显示筑底回暖的信号
记者:三季度增速持续走低,人们为何却对经济走势持相对乐观判断?
梁朋:主要是经济出现了趋稳迹象。三季度GDP增速虽持续走低,但从一些重要指标看,一方面,很多指标虽在回落,但回落的幅度在收窄;另一方面,单从9月份看,一些主要指标增长速度在加快。例如,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9.2%,比上个月增速回升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出口增速、货物运输量等指标都出现了回升。尤其是经济预期指标,如9月份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是49.8%,比8月份回升了0.6个百分点;消费者信心指数是100.8,比上个月回升了1.4个点。这些都显示出我国经济出现趋稳回暖迹象。
此外,目前的经济增速下降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情况相比,有一些明显不同:第一,没有出现2008年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的现象,相反,今年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24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的114%。与一些国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甚至引发社会动荡相比,我们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吸纳劳动力就业多的服务业保持了比较好的发展势头,而且企业抗冲击能力、自我调节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第二,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以后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物价以后实际增长速度是12.3%。第三,虽然增速持续下降,但在国家没有采取大规模刺激政策的情况下,经济已经出现逐步趋稳并回暖的势头。这说明我国经济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调节能力有了提高。
彭文生:仔细分析各项经济指标,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呈现出见底回升迹象。如从三次产业情况看,三季度第二产业累计同比增速8.1%,较二季度继续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明显收窄;第三产业累计同比增速7.9%,则较第二季度继续加快。
而分析三季度不同月份的经济状况,更容易看到企稳迹象。9月份尤为值得关注。这具体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较8月回升。其中回升较多的行业包括: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其次,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0.5%,季调后环比增速1.63%,较8月显著反弹。同时,海关总署公布的9月货物贸易数据也显示,外需增长有所好转。所以,从最终需求角度来看,经济增长动能可能已经开始出现回升态势。这些应该是人们对中国经济走势持相对乐观判断的重要原因。
是短期回升还是新一轮上升期尚需观察
记者:近一段时间,国内外确实弥漫着一些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情绪,一些外资企业也因悲观预期放缓了在中国市场的扩张等。三季度是不是中国经济增速的“底”?中国经济是否出现“拐点”?
刘誯松:
7.4%很可能是这轮下行周期的短期底部,四季度的增速可能略有回升。理由是,三季度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如出台
“新36条”的42项实施细则,鼓励民间投资;出台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国家发改委批复一系列基建项目;有关部门取消和调整314项部门行政审批项目,等等。有理由相信,这些政策措施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冲掉经济下行的部分压力,甚至使经济略微回升。此外,从环比增长速度看,去年第四季度的环比增速为1.7%,今年第一季度的环比增速为1.5%,因此,只要今年第四季度的环比增速高于1.7%,今年第四季度的同比增速就将高于7.4%,略有回升。同样,只要2013年第一季度的环比增速高于1.5%,那么,
2013年第一季度的同比增速仍将有一定程度的回升。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是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的。
但是,经济增速回升将会是一个短期回升,还是会进入到新一轮上升周期,尚需观察。这次经济增速下降有很多深层次原因,比如,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等。因此,即使经济增速回升,回升幅度也不一定会很大,这就要求我们还是必须要摆脱“GDP依赖症”,切实在加快经济转型方面下功夫。当然,即便第三季度是经济的短周期底部,其意义也不同寻常。如果三季度筑底成功,将对增加对中国经济稳健增长的信心有重要支撑作用。一些不必要的恐慌和悲观论调,也可以随之消除。
彭文生:基于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动能呈现出企稳迹象,在外部环境不发生显著恶化、国内政策维持放松态势的情况下,预计经济增速放缓将于第三季度见底,第四季度将有所回升。
2013将是温和复苏的一年:预计消费将延续近两年的态势,对增长的贡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受基建的支持,将呈现缓中趋稳;出口增长比今年稍快。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美联储和欧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降低了短期内全球经济的系统性风险,预计明年的外部需求将有小幅改善。
当然,经济前景仍有一些下行风险和不确定因素。首先,对总体增长而言,房地产市场始终是一个制约因素。如果房地产市场火热,房价上升,将限制宏观政策支持增长的力度,从而挤压其他行业;如果房地产市场不好,则会导致相关投资继续大幅下降,拖累总体投资。其次,企业去库存力度何时转向,也有较大不确定性。虽然最坏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但未来两个季度库存仍将制约工业生产的扩张速度。
较大力度宽松政策的必要性短期内降低
记者:面对三季度经济中出现的企稳迹象,宏观经济政策将如何巩固这种积极态势?
彭文生:经济触底企稳的信号逐步明确,降低了短期内国内出台较大力度宽松政策的必要性。但基于上述国内外的下行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现在还不能说经济的自主增长动能已经稳固回升,明年仍需要宏观政策维持放松的态势。政策放松的节奏和力度取决于未来内外形势的发展,但大的方向应难以改变。
梁朋:对一些初显成效且有利于我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宏观政策应继续坚持并完善。如在财政政策方面,结构性减税政策无论对提高居民收入,还是对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都很有必要。因此,积极财政政策应进一步坚持结构性减税,把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惠及民生的领域。
在货币政策方面,随着通胀的回落,可以适度放松货币的供给,但不能采取
“大水漫灌”的形式,而应是
“节水滴灌”,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大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文化传媒、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自主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等的金融支持。同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促进民间融资健康发展,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
刘誯松:前段时间,我国增速放缓速度略微超出预期,为了稳定增长,防止经济硬着陆,我国采取了相对宽松的经济政策,但其中并无刺激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的意图。当前,对增速放缓趋势的判断逐渐明晰,仍需继续延续这种政策方向,以稳固成效。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当前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资金成本很高,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环境下,这种成本压力相对还不明显。但当前企业用工成本大幅增加,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且难以短期扭转,在多重挤压的情况下,要提高企业动能就需要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和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上着手。在这方面,货币政策可以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