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很难找到不关心收入的人,一切吃穿用度,都要靠一份拿到手的收入才能支撑。收入,尤其对成年劳动者来说,并不是从天而降的免费午餐,总要有所依托。你既要有强健的体格,也要有丰富的知识、聪明的头脑,甚至还有不错的投资眼光。对大部分人来说,通过个人努力,这些条件都能满足二三。不过,还有一些制度条件往往不能为个人左右,经历过“吃大锅饭”的人应该深有体会。当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今年四季度要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并且提出坚持“提低、控高、扩中”时,自然引发了新一轮的舆论热议。 收入和分配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是“钱袋子”怎么样能更鼓,后者则是国家以税收等手段拿了钱后再怎么花。对老百姓来说,通过再分配,享受良好的社会保障自然是一番美事,但如果少了看得见的收入,就算是福利政策,也有可能弄得大家都不高兴。例如,法国奥朗德政府考虑推出边际税率为75%的“富人税”,尽管在分配上确实起到了“控高”的作用,但却阻止不了像路易威登老板阿尔诺这样的富豪们移民他国,同时还吸引了非法移民大批涌入,致使国内中产阶级抱怨连连。 收入如何创造?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其《利息理论》一书中,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收入是一连串事件”。把前文说的身体、知识、运气等等都看作资源,但这些也只有在一定制度下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对上世纪80年代的农民来说,1981年和1982年相比,体力、经验和土地不会有多大的变化,但是1982年1月中央明确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产出的粮食和获得的收入确实大有不同。富士康门口应聘的工人摩肩接踵,小工厂却门可罗雀,同样是因为富士康对劳动政策贯彻相对更加到位。 要从根本上提高居民的收入,关键还是保证居民权利,营造诚实劳动和合法投资致富的环境。长期看来,通过提高教育水平带动全民人力资本的提高,则是增加居民收入的必由之路。另外一方面,分配政策的改革,万万不能将福利政策变成权力寻租的工具。“经济适用房小区内停放豪车”屡见不鲜,暴露出政策执行中的严重问题。我国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居民税收,二次分配中除了要保证其透明公开之外,更要考虑解决执行中的逆向分配问题。 发达国家的经济史已经证明,诸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类政策的根本,在于扶持一个稳定而富有活力的中产阶层,进而建设一个富有文化底蕴和创造精神的文明社会。这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新政策中的“扩中”意即在此。“衣食足而知荣辱,仓禀实而知礼节”绝非虚言。事实证明,一时的富裕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当下的环境而言,房价的过快上涨、物价的连年走高,已经给当前的中产阶层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中,所谓“中产阶层路过之处”,无论是三亚沙滩还是高速公路,都是一地污染和混乱。这恰好证明了,处在焦虑和茫然之中的中产阶层们,依然难以脱离文化上的野蛮状态。也许,重建文化教育行之有效,但完善的制度环境才能给予中产阶层希望和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