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调整时期,往往也是各种“新思想”、“好声音”层出不穷的时候。最近一句“遏制经济下行,要靠房地产上行”的“新思想”就流传甚广,开发商、学者、官员各种场合为此广为布道,散布“只有房地产才能救经济”,因为它带动性强,几十个行业都要唯其马首是瞻。有论者以为,“房地产还是朝阳行业,至少会持续到2030年左右”。这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好声音”给多方以信心,许多人雀跃不已。 “好声音”顺时而出,似乎总不缺“有力佐证”。这段时间,先是大型房企“跳高拿地”,以“招保万金“为代表的四大家族频频出手,动辄上百亿拿地。土地市场井喷的不只在一线城市,久旱逢甘霖的二三线城市也顺势而起,与上半年凄风苦雨大面积流标不同。与此相呼应,市场销售似在回暖,有报道称一些地方今年的卖房已经超去年全年,“日光盘”、“夜光盘”、“抢房”再现,这些脉冲式的短期现象都在强化看涨预期,验证某些群体迷信房地产是“日不落”的朝阳行业。 在一片鼓噪声中,我们也听到理性的声音,一位老资格的学者最近大声诘问,中国住房自有率已接近90%,政府还在为10%的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障房,房地产如果继续保持高投资规模,未来的房子卖给谁?而如果物业税开征,拥有多套房的家庭加入售房大军,未来房子谁接盘?耶鲁教授罗伯特·席勒最近在回答记者提问“你会在中国买房吗?”他决绝地说:“不会,因为中国的房价太贵了。”这对充斥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的“好话先生”都是警告。 市场处于胶着状态,各方都乐见“好故事”,喜欢听市场只跌不涨的“好声音”,相关利益集团整天布道房地产是“永远的朝阳行业”,而往昔的财富效应和路径依赖使许多人“做梦都希望房地产市场回暖”。但市场残酷的一面也在日益显性化:上海一份最新报告称,上海市存量在售房已超过1000万平方米,创十年来新高;上市房企过去三年的年中存货价值依次为9225亿元、11105亿元和14044亿元,这一数量还在持续增加;而江苏的一份报告称,全省住宅累计可销售面积超过9000万平方米,其中13个省辖市区可售面积超过5000万平方米,存量达到十年来的最高点。在一些小城镇,连厕所门口都能见到楼盘广告,消费力已被掏空,意味着全行业去库存的压力越来越大。 而来自金融系统的报告称,一些省份银行业房地产关注类贷款余额激增,在风险关口摇摆并引起银行强烈关注的此项贷款,是银行不良贷款的6—8倍。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债务余额高达10万亿元,这两年在信贷融资偏紧后,又以一年一万亿的规模融来更高利率的信托资金,继续“借新还旧”的金钱游戏,他们当然希望这个行业是永远“日不落”的朝阳行业。问题是当新老债务集中到期时,如果以满手的存量房来面对“债务悬崖”,那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好声音响彻云霄的同时,耳边回响起的还有那首老歌——原来,真的是《白天不懂夜的黑》。 房地产泡沫成熟后的宿命,无论是当年的日本,还是近年的欧美,都没能逃脱,友人在日本待了二十年,回来后说东京的房价较最高峰时跌去了70%,许多大城市的海景别墅现在只要100万人民币,都没人要。相对人多地少的孤岛日本,“推土机经济”注定了中国的土地可以无限量供应,所以我们没有独特的“中国模式”可以避免泡沫破灭,让自己永远沐浴在朝阳中。
|